解读文件链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驻高各单位:
《高台县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高台县人民政府
2020年4月13日
高台县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亲临高台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稳增长,统筹兼顾促改革,坚定不移调结构,尽心竭力惠民生,多措并举防风险,全力以赴保稳定,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自然资源管理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内。
一、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统筹推进“一户一策”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能力提升,确保贫困人口稳脱贫、不返贫,高质量迎接国家和省市考核验收。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年度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多渠道化解债务存量,持续加强金融领域监管,严厉打击民间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2.培育壮大十大生态产业。突出现代丝路寒旱特质,加快循环农业、中医药产业发展,把现代农业打造成“稳县”的基础产业;坚持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推动清洁生产、先进制造、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产业发展,把生态工业打造成“强县”的主导产业;借助红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数据信息、通道物流产业,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富民”的支柱产业。主动对接省政府十大生态产业基金,强化项目储备争取,做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3.补齐城乡发展短板。实施月牙湖公园基础设施改造、东苑社区建设等项目,完成解放路、巷宣路城区段、北环路东延伸段道路改拓建,推进北河新村、保安公司片区棚户区改造,新建商品房9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240个,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供暖企业监管,切实提高供暖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实施城市气化项目燃气入户工程,优化城区公共休闲健身场所布局,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抓好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争摆浪河水库除险加固、山水河河道治理(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完成新坝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剩余44个行政村全部配套农村公厕,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快高台至阿右旗公路建设进度,争取年内建成通车。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4.谋划对接项目。继续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绿色生态产业、红色旅游等政策机遇,深度研究谋划梳理,积极主动对接争取,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省市计划盘子,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以上。紧盯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和社会资本流向,瞄准精细化工、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有针对性谋划、储备、争取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衔接、梯次跟进。
5.狠抓项目建设。紧盯项目申报、规划选址、用地审批等关键环节,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五个一”工作机制,保障各类项目及时落地、顺利实施、加速推进,力争全年开工建设乡村振兴、生态工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50个以上,建成投产生态工业项目16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
6.扩大民间投资。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化招商,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取得招商实效。支持博峰肥牛、中化番茄等企业采取品牌嫁接、股份改造、引资注入等方式,破解瓶颈制约,实现转型发展。坚持招商与安商并举,力促恒京生物等15个签约项目尽快开工,邦瑞科技等25个洽谈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三、狠抓示范带动引领,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7.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加快“三线四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培育和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构建生态、集约、高效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严格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统筹做好规划设计、融资保障、建设施工等工作,年内新建房屋3448户、改建房屋16334户、拆除空置房屋1100户,建成“清洁村庄”示范村41个。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造户用卫生厕所3200座,普及率85%以上。
8.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持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高标准推进供港蔬菜基地、特石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新绿达戈壁农业示范园建设,年内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1万亩,带动全县种植蔬菜17万亩以上。规范发展制种产业,面积稳定在15万亩。推动饲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协同发展,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5个,新增规模养殖户500户以上,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49万头(只)。全面落实稳定生猪供应相关政策,促进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9.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积极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提升绿色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新增龙头企业2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各15家。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落实绿色有机农产品“禁用清单”,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20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0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上。
10.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面落实“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方案内容,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新机制,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深化基层综治、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和“六个一”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方便群众。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弘扬真善美,提振农村精气神。
四、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壮大生态工业产业集群
11.壮大生态工业规模。以发展绿色、环保、循环、安全的生态工业为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循环发展水平。落实包挂责任,优化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力促晋昌源煤业120万吨捣固炼焦等12个项目早日开工,云昊科技医药中间体等13个项目加快建设,恒业生物二期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12.激发企业发展潜能。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小企业58条措施”“十强双百”企业振兴计划,用足用活国家、省市财政扶持、信贷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引导宏源、垣泓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宏晟油脂、祁连酒业等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油、盐、酱、醋、酒产业链。鼓励培育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户以上。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形成一批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3.完善园区承载功能。高标准编制工业园区新一轮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打造上下游关联、产品功能互补的精细化工和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盐池工业园危(固)废处置中心、应急救援中心、热源厂二期、加气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能源综合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严格项目落地审查,规范园区准入条件,严把环保、安全、工艺关口,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五、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14.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等政策机遇,创新投融资模式,引进资质好、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高台红色资源开发和红色文化传承区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内涵,延伸产业链条。完成纪念馆陈展室改造提升,加强与公航旅集团、省内外旅行社的合作,开拓精品线路,拓展客源市场,将我县打造成为甘新青蒙邻接区的红色旅游集散地。突出冷凉避暑、河西民宿、沙漠休闲等特色,精心打造新坝西大、南华南岔、合黎五三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持续强化全民宣传,精心组织节会赛事,扩大高台文化旅游知名度。持续完善A级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创建,真正让景区活起来、火起来。
15.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抢抓国家部委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积极探索“红色旅游+”模式,挖掘红西路军革命历史文化元素,策划开发体验式、研学式精品路线产品,将红色旅游与骆驼城古遗址、湿地公园、大湖湾、黑河沙漠胡杨等景区有机结合、串点成线,加快红色小镇建设,打造红色旅游新业态。依托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规划建设集葡萄采种、酿酒生产、园艺体验、科普展示、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祁连葡萄小镇,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景观风貌独特、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旅游综合体。
16.繁荣文化体育事业。落实好全县文艺创作座谈会精神,集中打造“十个一”红色文艺精品,力争电影《血战高台》开机拍摄,不断释放红色高台的影响力。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高雅艺术音乐节”“百姓大舞台”等活动品牌效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实施红山魁星楼加固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引导文化创意融入旅游产业,设计一批具有高台特色的艺术性、实用性文旅商品,不断提升旅游文化效益。
17.培育壮大商贸物流新业态。抓好金水湾、汉唐等商业街区的运营管理,合黎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创新网络预售、订制营销等模式,引导传统服务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触网”转型,增加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全县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鼓励居民扩大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等传统消费,加快发展信息传媒、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居家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8.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办理省市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政策,鼓励开展全民创业,统筹做好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就业3100人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1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开展根治欠薪行动,全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持续做好社会保障扩面工作,努力实现全民基本保险全覆盖。落实好养老服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救助等政策,高度重视流浪乞讨、重病特困、留守妇儿、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帮扶救助,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9.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开工建设第二幼儿园,实施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厕所革命”,完成5所学校操场建设和20所学校教学环境改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及教师的非教学负担,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普通高考名校突破、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民办教育规范达标。深化医药卫生、公立医院、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巩固“三县联创”成果,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新建村卫生室13个,县医院医技综合楼投入使用。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医疗保障能力。
20.综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狠抓各项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强化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供应,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提高网络舆情管控水平,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快智慧城市和“雪亮工程”二期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七、持续强化治理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1.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工程。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精准治沙、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项目,以交通干线、黑河沿线、工业园区和乡村居民点为重点,完成造林2.5万亩。开展村、田、路、渠、宅“五边”绿化,加快形成农田渠系防护林、道路村庄景观林、房前屋后经济林的绿化格局,着力打造绿色美丽新农村。推行实施林长制,加强生态资源管护,依法严厉打击毁林伐木、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
22.全面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巩固整改工作成效。积极争取实施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优化城市绿化树种,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探索建设“智慧环卫”,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使城市更加干净美丽。开通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增强城市建管合力,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3.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散煤质量管控,严禁在划定禁燃区内使用高污染燃料,深化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炉烟炕烟治理,建立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预警网络,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全面推行农村污水第三方治理,完成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规范化整治,确保水源不受污染。严格落实河湖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生态安全。深化环保“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八、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24.全面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清理压减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机制,推动综合窗口向基层延伸。加快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通,提高“一网通办”能力。持续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5.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群众将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经营收入向土地租金、投资股金、务工薪金联动转变。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扩大质押抵押贷款规模,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力,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效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26.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开展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稳妥推进公益类、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财税改革,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鼓励县属投融资平台通过资金注入、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转型壮大,着力提升投资融资、担保贷款、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创新型县建设,持续加强政企院校合作,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家,新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转化科技成果40项以上。
27.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增安隆科技、鼎盛化工等外贸出口企业4家。吸引外地商会、高台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支持金康、宏丰、华瑞丰等企业拓宽外销渠道。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对外开放工作取得新进展。
九、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28.强化政治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斗争精神,提高政治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9.坚持科学施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持续推进“七五”普法和法治建设,完善政府立法机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依法扩大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继续强化干部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使政府各项决策更贴县情、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30.坚持务实勤政。着力完善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加快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执行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驰而不息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慢提速,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认真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职能,全面推行政府部门职责清单制度,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持续优化服务质量,最大限度便企利民。
31.坚持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特别是重大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扶贫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勤俭办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促发展、保民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