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件链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省市驻高有关单位:
现将新修订的《高台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原《高台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高政办发〔2009〕15号)废止。
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2日
高台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本预案的目的在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卫生健康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张掖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高台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三条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按照《高台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医疗卫生救援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第二章 事件分级
第五条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1次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省人民政府确定需要医疗卫生救援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重大事件(Ⅱ级)
1.1次伤亡50人以上、10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州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
1.1次伤亡30人以上、5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
1.1次伤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第六条 县卫生健康局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第七条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县卫生健康局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第八条 县卫生健康局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健康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第九条 县卫生健康局组建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主要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启动、应急准备、应急处理、应急终止建议;参与制定应急预案、专业技术方案、操作技术规范;提供医疗卫生救援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第十条 镇级也要成立相应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预案规定,协助县卫生健康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事件发生地的辖区卫生院承担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任务,承担伤员院内救治任务;县疾控中心和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第十二条 县卫生健康局根据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高台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第四章 应急反应和终止
第十三条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健康局要迅速做出应急反应,组织应急处理。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前期处理,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四条 分级反应
(一)I级应急反应
接到关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县卫生健康局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应急救治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伤员转送、院内救治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和救治等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请求市级医疗卫生救援的建议,及时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
(二)Ⅱ级应急反应
接到关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县卫生健康局立即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应急救治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伤员转送、院内救治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和救治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必要时,请求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支援。
(三)Ⅲ级应急反应
接到关于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县卫生健康局立即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应急救治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伤员转送、院内救治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等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后续医疗救治方案和相关措施,及时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
(四)Ⅳ级应急反应
接到关于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县卫生健康局立即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
第十五条 现场救援及指挥。县卫生健康局接到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调集医疗机构救治队伍,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根据救援需要,相继调集现场调查处理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和其他医疗机构赶赴现场,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第十六条 现场指挥。县卫生健康局应在事发地设置医疗卫生救援现场指挥部,协调指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必须服从县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当医疗卫生救援力量不足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由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调集救援力量给予支援。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救援现场指挥部主要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根据救援需要,调集后续救援力量;确定收治伤病人员的医疗机构,安排重症伤病人员的转送;做好现场信息收集,保证通信畅通,及时上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医疗卫生救援保障工作。
第十八条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接到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指示、通报或报告后,要迅速调派救护车辆及救治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及时将现场伤亡人员、医疗救治基本情况向县卫生健康局报告。
第十九条 现场抢救
(一)检伤分类。组建检伤分类小组,调集经过检伤分类训练、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师赶赴现场,迅速将伤病人员转出危险区,实施现场医疗急救和检伤分类。
(二)分类标准。根据伤病人员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死亡4类。轻度指血压、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正常,可步行,症状较轻,一般对症处理即可,如挫伤、擦伤等。中度指伤情较重,只要及时得到处理,一般不危及生命,如单纯性骨折、外伤出血、眼外伤等。重度指危及生命者,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大出血、严重中毒、休克等。死亡指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和瞳孔散大。
(三)分类标志。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分类标记法,分别对轻度、中度、重度、死亡病例做出分类标志,扣系在伤病人员手腕或脚踝部位,以方便病情辨认和采取救治措施。
第二十条 现场急救。按照“先救命、后救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进行,应随时对已检伤分类的伤病人员进行复检,发现有呼吸心跳骤停、窒息、活动性大出血、严重中毒、休克等危急重症现象,要立即进行抢救和治疗,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第二十一条 伤病人员转运和途中监护。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患者,应就地实施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进行监护转运。
(二)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统计。
(三)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四)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五)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和拒收伤病员。
第二十二条 专业应急救治队伍。县卫生健康局应组建应急救治队伍,对伤病人员检伤分类;对伤病人员进行诊断、救治;参与病人转送和途中监护;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健康局要根据情况组织县疾控中心和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人员,迅速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监督执法,提出专业技术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第二十四条 院内救治。县卫生健康局要协调院内救治工作,并按急诊抢救、专科治疗程序进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事件发生地的镇卫生院要按照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救治人数,迅速落实床位、救治力量及相应救治设备,认真做好伤病人员交接,迅速对伤病人员进行分诊救治,做好危重病人、特殊病人会诊或转院工作,做好伤病人员诊治记录和总结,救治情况应及时向县卫生健康局报告。
第二十五条 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应急救援基本原则。突发公共事件涉及外籍及港澳台伤病人员,救援医疗机构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立即报告县卫生健康局,县卫生健康局核实其身份等情况后,及时上报县政府和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并报告县委统战部,协调配合做好后续工作。
第二十六条 信息报告和发布
(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及事件发生地的镇卫生院,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迅速将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人员伤亡、现场抢救、卫生救援需求等基本情况向县卫生健康局报告。
(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和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县卫生健康局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县卫生健康局要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救援情况。
(三)县卫生健康局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发布工作。需要向社会公众通报医疗卫生救援信息的,需报请县政府授权,由县卫生健康局统一通报,各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消息。
第二十七条 应急反应终止。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救援工作完成,所有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并经专家组评估后,经县政府及应急指挥部批准,由县卫生健康局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信息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第五章 救援保障
第二十八条 县卫生健康局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做好人员、经费、物资、信息、交通等各方面保障工作,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九条 信息保障。在中央和省市级财政支持下,按照省、市卫生健康委的安排部署,构建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并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连接,形成上下级之间、卫生健康部门之间、县卫生健康局与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便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医疗卫生救援资源和事件信息,发挥医疗卫生救治体系作用,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十条 急救网络保障。县上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健全急诊科,逐步形成全县紧急医疗救援网络。紧急情况下,经县卫生健康局授权,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全县医疗急救资源。
第三十一条 急救网络医院。全县3家县级医疗机构、12所基层医疗机构为我县紧急医疗卫生救援网络机构。紧急医疗卫生救援网络机构应加强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形成院内外紧密联系的“急救链”,开通绿色通道,保障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工作连续性,提高急救能力和救治水平。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县卫生健康局组建57人的医疗救援应急队伍,16人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8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应具备在应急状态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有专业救护和基本急救的技能,有进行现场急救的心肺复苏监护仪及抢救设备,有维持伤病人员基本生命体征的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自身安全防护能力等。
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应配备个人防护和现场工作设备,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服从县卫生健康局的统一指挥,落实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院内救治任务。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第一队:县人民医院15名医护人员组成(分设5支急救小组,每组1名医生,2名护士)。队长:秦超
第二队:县人民医院15名医护人员组成(分设5支急救小组,每组1名医生,2名护士)。队长:杨军
第三队:县中医医院15名医护人员组成(分设5支急救小组,每组1名医生,2名护士)。队长:李长英
第四队:县妇幼保健院12名医护人员组成(分设4支急救小组,每组1名医生,2名护士)。队长:李雪莲
主要任务是开展现场检伤分类、现场急救、伤病员转运和途中监护、应急救治。
从事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均是医疗卫生救援的主要力量。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及ICU是全县急救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专业人员培训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第一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名专业人员组成(分设2个防疫小组,每组4人)。队长:邢彬
第二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名专业人员组成(分设2个防疫小组,每组4人)。队长:雷光锋
主要任务是开展卫生防疫、环境监测、水源保护、食品卫生、放射卫生等工作,防止和控制疫病与疫情蔓延。
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队伍
第一队: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4名监督人员组成(分设2个小组,每组2人)。队长:白登有
第二队: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4名监督人员组成(分设2个小组,每组2人)。队长:殷大东
主要任务是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公共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落实及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对疫区生活饮用水、公共卫生、医疗废物、放射卫生等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第三十四条 应急物资保障。县卫生健康局负责拟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需药品、器械、设备、试剂、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计划,做好实物储备。县财政局负责安排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县发展改革局负责物价监管,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持物价稳定。医药储备物资动用按照《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动用后应及时足额补充。
第三十五条 救援经费保障。县财政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专项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自然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救治费用,由县财政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医保局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救助或报销。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救治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支付,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督促落实。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导致人员伤亡的救治费用,由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承担,县政府及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县财政局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县政府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第三十六条 县卫生健康局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和精神心理卫生干预组织工作;县融媒体中心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自救互救,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各镇可结合实际制定本镇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第三十九条 本预案将根据情况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第四十条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1
高台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邢宗雄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副组长:盛甫义 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栗世建 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邢 彬 县疾控中心主任
盛学亮 县人民医院院长
李晓兵 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
向兴余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白登有 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局长
成 员:秦 超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李长英 县中医医院副院长
李雪莲 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殷大东 县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副局长
雷光锋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闫国峰 县卫生健康局办公室副主任
殷朝娟 县卫生健康局公共卫生股股长
郇丽君 县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股股长
陈世彪 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
张 恒 县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
王延铎 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
附件2
高台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名单
组 长:盛甫义 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主治医师
副组长:盛学亮 县人民医院院长、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晓兵 县中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向兴余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主任药师
成 员:秦 超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杨 军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骨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长英 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李雪莲 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副主任医师
陈世彪 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李智明 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骨科主任医师
李智梅 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内分泌副主任医师
李春亮 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主任、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谢志雁 县人民医院功能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王 刚 县中医医院骨外科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
李 辉 县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 恒 县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吴天明 县中医医院外三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 宝 县中医医院外一科主任、外科主治医师
王延铎 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