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高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高台县培育壮大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一、选准特色产业。贫困村农民合作社一定要找准适合当地条件,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农产品开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的形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做强做大,把特色农产品逐渐转变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商品,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各镇及各帮扶单位要出点子、提建议,帮助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建立符合自己特色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要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发培育自身农产品,突出自身农产品的优点,做到产销对路,形成竞争优势。
二、引导规范发展。针对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收益不明确、带动能力弱的贫困村农民合作社,迅速组织开展梳理排查,指导合作社修订完善章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成员账户,完善社员股金花名册,建立和完善合作社内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制度;对运行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要将发展电子商务、构建现代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作为发展的主攻点,引导提升市场拓展、管理运营方面的能力。针对部分贫困村农民合作社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延伸链条短、盈利水平低等状况,要按照“一社一策”要求制定方案,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循序渐进,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类型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增强服务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发展模式。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三变”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鼓励引导同行业或产业密切关联的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在自愿前提下组建联合社,提高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指导贫困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积极对接,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有效帮扶模式,引导贫困农户既可以各类承包经营权、资产、资金、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作价入股合作社,也可根据地理条件依托能人大户成立农家乐、观光园、家庭农场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或休闲农业类合作社,做到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可依托的组织、可致富的产业,把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打造成贫困户创业就业、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平台。
四、争取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将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对每个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安排一定的启动发展资金。各镇、相关部门单位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电子商务、农牧、劳动力培训等各类扶贫资金,优先投入贫困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整合扶贫贷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种植养殖双业贷款等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
五、强化人才培养。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能人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复退军人中选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既有带领全体社员共同致富的本领,又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担任合作社的带头人。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合作社带头人、种养能手及财务营销人员的培训,尽快建立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业务工作本领强的农民合作社骨干队伍。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领办、创办合作社,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物流、信息、营销方面的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经营合作社,提升合作社的市场融合度和经济效益。
六、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积极带领农民跑市场、找市场,建立自身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窗口和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做好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服务,定期发布市场行情,沟通产销渠道,尽可能充分掌握市场行情和需求变化,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要主动与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超市等单位联络,建立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要积极与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并积极寻找开发新的市场。引导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建设自己的网站进行产品和形象宣传,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七、提升社员素质。坚持贫困村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全覆盖,着力提升合作社产业发展和带贫能力。在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前提下,调动广大合作社社员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合作社教育、培训,引导社员转变安于现状、不愿创业、松散懒惰、满足于有吃有喝、缺乏致富的落后观念。通过组织合作社及贫困户到周边发展成功的合作社参观学习,提高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聘请专家、科技人员帮助社员提高认识,让他们在接受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增强农民入社的积极性。
八、强化示范培树。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规范的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在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帮扶,着力打造一批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示范合作社,树立一批运行规范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村农民合作社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坚持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全体成员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