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大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安排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健全责任体系,提升防治能力,提高监测水平,做好物资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坚持协同高效,全面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
(一)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协调联络、信息通报、跟踪督办、考核评估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综合统筹,推动各部门发挥专业优势、行业优势,落实日常防治、会商研判、应急响应、重大事项督办等职责任务,做到无缝衔接、不留空档。
(二)坚持关口前移。组织相关灾种、领域的灾害预防和治理,做好灾害前期防范应对和相关灾害事件早期处置,做到源头管控、关口前移、灭早灭小,确保问题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解决在成灾之前。
(三)注重“平战”结合。侧重日常“防”和“救”的准备,进入汛期、森林防火重点期,坚持“防抗救”相统一,由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等专项指挥部统筹“防”的职责;急时,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由指挥部负责响应状态下“救”的工作,实现“平战”结合、灾害全链条管理。
二、坚持项目推动,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四)加快实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十四五”防灾减灾规划为主线,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开展规划监测评估,客观评估规划实施成效,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工作举措,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规划落地见效。
(五)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各类自然灾害专项预案,制定应急行动方案和应急处置工作手册,形成统一高效、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预案体系。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对预案审核、衔接把关,重点做好辖区内灾害风险摸排调查、建立台账和救援车辆、物资力量等方面的协调对接、签订协议。加强预案专题学习,熟悉预案内容、部门职责任务和应急处置流程。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应急演练,把桌面演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专项演练与合成演练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比武竞赛相结合,切实熟悉各类灾害应对处置职责任务,提升抢险救援指挥和协调联动能力。
(六)全面完成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持续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延伸工作,对全镇旅游景区进行隐患详细排查,综合风险评估及成果转化应用。
(七)统筹实施灾害防治重点工程。持续抓好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实施方案》的落地见效,推动落实工作责任,争取各方支持,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三、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八)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围绕会商研判、灾害预警等关键环节,明晰职责、完善机制,推动部门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监测预警系统集成融合和提升改造,推进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健全灾害预警会商制度,加强综合监测,定期分析研判,提前识别风险,精准预警、精准管控。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强化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力,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媒体途径,增强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精准度和时效性,打通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密切关注冬春旱情,掌握河流水情、工程蓄水、人畜缺水、耕地墒情和作物旱情,会商研判干旱态势,做好防旱抗旱调度。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落实应急供水措施,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九)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深化气象、水情、地震、地质、森林等监测数据整合,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借鉴推广我县“8.13”暴雨洪涝灾害成功转移避险经验做法,吸取肃南县“6.30”暴雨旅客滞留灾害教训,落实预警发布与各类应急响应的联动,实现重大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全覆盖。要加强小尺度、短历时极端灾害天气预警,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渠道,准确传达到受威胁人群和地区,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水平。
(十)提升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完善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机制,落实信息通报、工作检查等制度,组织重点地区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准备,提升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健全灾害风险预警预防机制。健全部门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在装备配备、现场处置、应急准备、气象预警会商、会议调研等方面加强协调联动,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发布灾害预警,指导各有关单位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督查检查和应急值守。完善重要基础设施地震应急机制。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联合工作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重要基础设施沿线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专项预案修订完善、预测预警能力提升、灾害应对准备等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对已查明的风险隐患分类建立台账,在汛前和汛期派出检查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开展巡查检查,一旦发生险情立即组织人员紧急避险转移,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四、坚持用心用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一)提升灾害应对能力。将灾情管理纳入防灾救灾全过程、全领域,制定出台灾情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优化灾情报送流程,提高灾情源头数据质量,确保各类灾情数据精准统计、台账全面、口径一致。强化培训引导,建好管好用好灾害信息员队伍。
(十二)扎实开展灾害救助。强化灾后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冬春生活救助,突出受灾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细化救助方案,实行精准救助,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推进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探索适合镇情的民生灾害保险,为受灾群众灾后重建和基本生活提供更广、更大、更强的保障。
五、坚持多管齐下,全力做好应急物资保障
(十三)健全救灾款物管理制度。制定储备全镇应急物资储备预案,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探索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等机制,进一步提升重大灾害救灾物资保障能力。推动出台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相关政策,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规范化建设。
(十四)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推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和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有效应用。协调建立应急物资快速调运联动机制,开辟应急物资调运“绿色通道”,确保“调得出、运得进、使得上”。
六、坚持固本培元,全面夯实综合防灾减灾基层基础
(十五)持续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巩固2022年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成果,细化党政领导、应急管理机构、行政村和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清单。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具体意见,积极推进镇实现“七有”目标(有应急管理机构、有应急工作机制、有应急管理制度、有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预案体系、有应急物资储备、有应急指挥平台),村实现“五有”目标(有综合应急队伍、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保障物资、有叫应叫醒机制、有应急处置方案),完善突发灾害事故的先期处置、人员转移、信息报送、临时救助等机制。有效提升镇、村应急救援能力。围绕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督查,确保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落地见效。
(十六)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积极组织灾害信息报送员完成账号绑定,开展对基层隐患信息报送员的业务培训,推动基层灾害信息报送员掌握灾害风险隐患特征、识别方法和信息快速报送技能,有效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处置隐患信息。加强正面引导激励,做好成功避险避灾典型案例的发掘、总结和宣传。
(十七)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对示范单位创建过程的指导,督促其开展隐患排查、预案演练、科普宣传。
(十八)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以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等为契机,形式多样开展具有本地本行业特色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要结合常发易发灾害事故,组织开展常态化防灾减灾宣传,常态化演练,常态化培训,全面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要建立防灾减灾科普宣教长效机制,动员全社会、全体市民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形成齐抓共管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