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

高台县教育局关于印发高台县2025年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17/2025-00047
文号
高教发〔2025〕1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高台县教育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高台县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5-03-11 09:05:00
是否有效

各校(园),局机关各股室:

现将《高台县2025年教育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高台县教育局

2025年3月11日

高台县2025年教育工作要点

2025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和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一体化贯通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安全管理“两个机制”,深化办学模式、评价体系、育人体制“三项改革”,突出资源调配扩优提质、质量提升衔接贯通、教育科研巩固拓展、数字教育融合创新“四个重点”,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品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培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转型,民办教育规范多元发展“五个升级”,持续加快教育强县建设,以教育之力厚植高台人民幸福之本。

一、坚持铸魂育人,抓牢教育强县根本

1.强化政治引领把握方向。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全县教育大会,起草《高台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教育强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教育强县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5年)》。

2.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规范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巩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成果。四星级以上党支部达90%以上。

3.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巩固党纪学习教育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果,深化教育系统“三抓三促”行动,坚决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规范审批“进校园”事项,紧盯各类违纪违规和“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严格纪律执行,强化结果运用。

4.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完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机制,全面清查学校各类宣传阵地,开展保密安全教育,强化舆情监测处置,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正面引导舆论走向。

二、突出立德树人,强化全面育人成效

5.健全“大思政课”体系厚植情怀。建立“县—校—班”三级思政教研机制,优化整合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举办中小学大思政一体化建设专题教研、全县中学思政优质课比赛。组织学生赴红西路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研学。

6.突出德育铸魂塑造品格。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文明礼仪等教育。开展德育案例评选、主题班会课竞赛,整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探索实施德育活动线上展示、学生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

7.推进智育提质启迪思维。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力推进读书行动,建立阅读素养监测体系,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基地,举办小学科学专题教研暨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8.狠抓体育固本强健体魄。推行足球、跳绳等特色体育项目。落实“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要求,举办校园足球联赛,建设足球特色学校,开展“运动达人”评选,“亮眼行动”视力筛查并建立矫正档案。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常态化开展全员心理测评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9.创优美育浸润陶冶心灵。开发戏曲、剪纸等非遗特色美育课程,建立“美育云课堂”,引进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提升舞蹈、美术等课程覆盖面。举办师生作品展、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推动美育评价改革,实施“艺术素养成长记录袋”评价。

10.强化劳育增能磨砺意志。建立“劳动周”制度,加大县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力争校内劳动实践园全覆盖。组织学生到现代农业园区、企业等参观实践。建立“家庭劳动清单”和劳动教育督导制度,开展“劳动小能手”培育。

三、推进高位均衡,构建公平优质体系

11.打造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品牌。依托教育集团辐射带动乡镇幼儿园,重点扶持农村薄弱园。通过补助租金等方式扶持民办普惠园。实施“师徒结对”计划,推行“托幼一体化”改革,建立婴幼儿托幼服务试点。

1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质。出台《高台县中学生拔尖人才早期培养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教育集团推动“强校”带“薄弱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实施“双减”提质行动,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要求,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开展课后服务“一校一特色”创建。

13.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培优。构建“基础+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必修+选修”特色教学模式,探索建立“学业水平+特长发展+创新素养”三维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沃土计划”“脱颖计划”,力促高考名校考录突破。

14.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转型。积极筹建“综合高中”,深入挖掘职业教育师资、设施资源优势,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建设省级骨干专业,开展“技能大赛”提升行动,依托智源职业培训学校,做大做强产教融合共同体。

15.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多元发展。建立民办教育机构办学条件负面清单,实行年检与及积分制管理“双轨运行机制”。全面规范民办教育机构收费项目与标准、收费公示制度及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应用。

16.完善特殊教育提升保障机制。持续优化特殊教育设施建设,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评估和入学安置工作,联合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落实医疗、救助等政策,形成“家校社政”协同支持网络。

17.推动终身教育赋能全民成长。推广亲子阅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举办“全民学习周”活动,打造“高台工匠”“学习之星”等品牌。加大张掖开放大学高台学院、社区学院等培训项目争取力度,拓展和丰富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及形式。

四、立足强师铸魂,打造精良专业队伍

18.涵养师德师风筑牢发展根基。举办教育家精神宣讲活动,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开展“师德故事汇”“廉洁从教”主题活动。完善“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监督体系,设立师德举报平台,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19.均衡队伍配置优化发展格局。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人才、实施特岗计划、政策性安置等方式,按需精准补充教师。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持续推进教师轮岗交流、特岗教师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

20.精准培训赋能提升教师素养。完善新教师“师徒结对”机制,开展入职培训、教学基本功竞赛,实施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召开全县校(园)长办学治校经验交流会,健全完善遴选、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骨干教师队伍联动运行管理机制。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21.立足多元教研助推质量发展。做好名师引领,赋能教师成长,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县级培训路径,强化骨干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研究能力培训和优秀教科研成果培育、教科研经验推广,召开全县教研成果汇报暨交流研讨会议。定期开展“四随机”诊断性视导和学科基地教研活动。

22.提升应用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出台《高台县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召开全县中小学国平台应用总结和反馈会 ,举办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和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发展等培训,开展全市首批智慧教育典型场景应用示范培育和现场应用交流展示、中小学名优骨干教师素养展示暨“三个课堂”交流研讨、师生数字技能应用展示等活动。

23.加强督导评估促进规范办学。开展“双减”“五项管理”、劳动教育等专项督查,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督学培训,召开校(园)积分制管理评估总结会,聘请第三方开展校(园)办学质量评估,指导高台一中做好市级综合督导准备工作,完成西街小学等5所校(园)综合督导和宣化镇中心幼儿园等8所幼儿园网上督评。

24.深化集团化办学发挥机制实效。开集团化办学推进会,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用好城区学校优质资源,推进集团校(园)结对共建,通过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分享优势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集团内各学校多样特色协同发展。

25.强化过程运用推动评价改革。健全差异化学校工作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将学生品德发展、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数字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和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建立动态成长档案,促进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追踪”。落实考试招生改革任务,保障各类国家教育考试顺利组织实施。

六、夯实基础建设,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26.加强项目建设扩大资源供给。计划争取资金4230万元,实施高台二中、高台三中、国庆小学、第一幼儿园、第三幼儿园、新坝镇中心小学等校舍改造及设备购置,职业中专教学楼及实训基地维修改造等教育项目。

27.提升治理能力维护校园安全。持续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健全完善校园安全工作各项制度和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教育领域重大事项活动社会稳定风险研判评估,筑牢平安校园建设防线。

28.扣好法治纽带推进依法治教。统筹推进法治教育与德育、安全教育融合,加强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新型监管,提升服务事项网办效率,提高12345 便民热线按期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

29.保障各级各类教育学生资助。出台《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开展教育系统学生资助档案培训,加强学生资助与乡村振兴、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探索建立信贷风险防控和化解办法,确保本息回收率达97%以上。

30.不断健全完善教育保障体系。统筹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深化改革、综治信访、节能降耗、招商引资、工青妇、语言文字、双拥、统战、环保、档案、残联、人才、干部培训、科学素质、质量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放管服”改革等工作,凝聚教育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