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基层政务公开>>义务教育

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2019年)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620724017/2020-00055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高台县教育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高台县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0-10-09 15:30:00
是否有效

目     录

引 言

一、 办学基础能力

(一)基础设施

(二)经费投入

(三)教学仪器设备

(四)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

(五)信息化建设

二、“双师”队伍建设

(一)师资队伍结构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建设

(四)实践教学

四、学生发展

(一)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二)就业情况

(三)毕业生升学情况

(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五、社会服务能力

六、问题与展望


引 言

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8年,是县级公办中等专业学校。1993年合并高台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高台县职业教育中心。1999年获批为“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创建的“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秉承“服务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文化立校、技能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行课程改革,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形成了“三卡管理、四岗育人”、“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教育模式、“专业+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开办了“虚拟专门学校”直校班,开展了“阳光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创建活动,培育了“务实、创新、尚美、和谐”的校风、“身正、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和“乐学苦练、多思善做”的优良学风,构建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行的办学格局。

学校是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集团理事单位,是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西部地区设立的唯一一个县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优秀职业学校”、“甘肃五四红旗团委”、“张掖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一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等270多项荣誉。


一、办学基础能力

(一)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20.28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12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1874平方米。现建有教学、实训楼4幢,学生公寓楼2幢,学生餐厅1幢,标准化操场一座,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分布合理。学校固定资产总额3517.27万元,建有汽修、机电、电子电工、护理、旅游、电算化会计、艺术7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内设汽车电路、发动机、普通钳工、焊工、电子电工、中餐宴会摆台、会计技能实训等30多个专业实训室,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额1580.47万元,生均设备值1.46万元。学校现有实习工位862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85。学校图书室共有纸质图书52697册,生均48.84册。校园网出口带宽500M,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全校共有网络信息点700多个,联网计算机500余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740台(套),生机比4.3:1。

(二)经费投入

根据国家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的相关政策,2019年中央拨付中职生免学费补助资金177.77万元,学生资助补助省级拨付21.28万元(中职免学费),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0%)拨付47.44万元。县级财政落实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2019年拨付地方教育费附加100.38万元。2019年各项经费投入总计3309.97万元(包括各类专项资金投入和人员经费),生均职业教育费用投入为3.07万元。其中:投入中职改善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资金200万元;投入中职改善办学条件省级奖补资金163万元;县教育局分配教师培训费10.10万元;财政配套技能大赛专项补助资金10万元;投入高中教育奖励性补助经费16万元;投入校长挂职锻炼专项资金1万元,人员工资福利经费约2458万元,发放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约40万元(县资助管理中心管理资金),学校全年事业性收费等收入约35万元,电大办学学费分成收入约30万元。

(三)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积极争取项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施设备。2019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80.47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4647.54元,同比增长35.97%。

(四)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

近年来,学校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校园面貌持续改善。2019年学校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3206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060平方米,生均达到31.62平方米。

(五)信息化建设

学校校园网接入高台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达500M,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全校共有网络信息点700多个,联网计算机500余台。计算机实训中心拥有设备740台(套),生机比达到了4.3:1。计算机实训中心设有网络总控室1个、计算机专业实训室6个、全自动高清录播教室1间。学校为54个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为实训室安装了6套交互式触控一体机,为14个教室升级安装了智慧黑板。依托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充实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全校师生在市、省和国家资源平台注册,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班级空间建设各有特色。每学期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开展课件制作评比、优课直播展示等活动,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双师”队伍建设

(一)师资队伍结构

2019年学校现有教职工176人,其中专任教师158人,学历教育在校生共1592人,生师比10.08:1。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46人、专科学历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55人,占专任教师的34.8%。有企业培训和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14人,占专业课教师的16.5%。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学校现有“双师型”教师52人,占专任教师的32.9%,比上年度增加0.9个百分点。同时学校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2019年支付兼职教师课酬6.7万元。学校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19年学校有23名教师参加了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组织的妇女健康、钳工、单片机专业教师培训。6月份,学校组织24名教师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全年共有83名教师参加了省、市、县级各类培训。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全年共组织校本培训26场次。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教师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素质得到了提升。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

1.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学校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更新传统专业,开发特色专业,打造精品专业,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开办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机电、财会、护理、旅游6个符合产业特点的长线专业,音乐、美术和学前教育3个学历教育专业,各专业教学计划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达到总学时的60%,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实现了与产业的融通,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2.积极推进骨干专业建设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紧缺人才”为出发点,积极推进骨干专业建设。学校现开设12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音乐表演为市级重点专业。学校紧扣张掖市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建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其它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重点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着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能操作类人才,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带动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探索“以专业发展为主线,突出技能训练,以特长培养为辅助,拓宽就业渠道”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特长”人才培养模式。以“文化课满足实用,专业课注重技能,活动课培养特长”为原则,调整课程结构,加大专业实训课比例,强化技能训练。以“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特色活动,组组有社团组织”的原则,整合活动课,突出特长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技能,具备特长,找到自信,收获喜悦,为拓宽就业渠道奠定了基础。

2.以研促教,推动人才培养深入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校内论文交流,以此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和业务素质。2019年,学校新立项省级课题3项,立项市级课题2项,有5项省级课题申报了结题鉴定。学校教师在市级以上各类刊物发表论文62篇。

3.探索中高职衔接,参与集团化办学

学校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金昌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酒泉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校被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学校与甘肃省汽车行业职教集团合作,建成了汽车检测、汽车喷涂等共享型实训室。学校加入了甘肃机电职教集团、甘肃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焊接职业教育集团、甘肃汽车职教集团,实现了实习实践、技能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实现了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三)课程建设

1.科学设置课程

学校按照课程内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教学过程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最大限度实现课程开设的合理性、科学性。2018-2019学年,学校12个专业开设课程总学时42156课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17640课时,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23562课时(其中纯实践课19718课时),选修课504课时。课程比例基本符合中职课程设置要求,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的需求,课程结构趋于合理。

2. 课程注重技能培养

学校以“文化课满足实用,专业课注重技能,活动课培养特长”为原则对课程进行了整合,并结合每年举行的省、市级技能大赛,强化技能训练。这种以赛促练,以考带训的训练方法效果显著,在2019年的省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20名学生,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5人,在全省、全市参赛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及评价体系,建立了以课堂督查、教学成绩评比、技能培养考核、学生及家长评教为内容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建立了以德育考核、学业成绩、技能考证、实习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基本情况

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32062.13平方米,教室均建为多媒体教室。建有校内实践基地7个,实习实训设备资产总额1580.47万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862个,能满足日常实践教学需求。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个,接待学生量2340人次。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现建有汽修、机电、电子电工、护理旅游,电算化会计共7个校内综合实训室,内设汽车应用与维修、汽车电路、发动机、钣金、喷涂、汽车营销、普通钳工、焊工、车工、铣工、电子电工、中式客房铺床、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会计综合实训室,会计技能实训室等30多个实训室,实训设施设备较先进,设备总价值1580.47万元。2019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嘉宝农机修造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在恒基汽贸、君安汽贸、台港修理厂,护理专业学生在高台县人民医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东苑幼儿园、光彩幼儿园,财会专业学生在新乐超市高台店进行了跟岗实习。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与县内外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有高台县恒基汽贸、安信修理厂、台港修理厂、鑫源修理厂、昶越修理厂、兵兵修理厂、邓录普轮胎养护中心、民生驾校、民生机动车检测中心、嘉宝农机修造厂、高台县人民医院、高台县中医院、高台县东苑幼儿园、南苑幼儿园、光彩幼儿园、高台县养老服务中心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待学生量2340人次。2019年3月我校16级吉利班26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在吉利集团湖南湘潭基地参加了顶岗实习。

4.校企合作

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与当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各专业均建有相应的实训基地。在县域内建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护理、学前教育等校外实训基地,尽可能将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学校在本县内奇正嘉恒实业集团、民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恒基汽贸有限公司挂牌“高台县职业中专学生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实训效果良好,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2018年,学校与吉利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16、17级工业类学生中组建了吉利班,进行了首批订单式培养。2019年3月16级吉利班学生成功赴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实习。2019年,学校3个重点专业分别与吉利集团、高台县人民医院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中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与吉利集团合作签署企业冠名班,老年护理专业与高台县人民医院合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和学校发挥了各自优势,共同培育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学校积极开展“陇原工匠进校园”活动,2019年12月邀请甘肃省嘉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永林到校作了专场报告,指导了学生的实习实训。

四、学生发展

(一)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学校不断增强办学质量的吸引力,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县内外招生。2019年共招录新生386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079人,受县域生源人数的影响,与上年度相比,在校生减少102人。2019年在校生巩固率为96.95%,比上年度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二)就业情况

2019年度,学校毕业学生452人,比上年度增加47人,毕业生中44人直接就业,就业率100%,初次就业起薪3000元左右,其中19名学生在吉利集团湖南湘潭基地成功就业。

(三)毕业生升学情况

2019年学校毕业三校生382人、艺术生70人。升入高等院校40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0.27%,比上年度下降5.29个百分点。

(四)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学校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19年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达到50.44%。

五、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借助自身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面向产业和企业,广泛开展社会培训和社会服务,社会声誉得到了提升。

(一)积极开展社会培训

学校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为县内规模企业、民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高台县旅游局、高台县各大宾馆酒店等单位举办了专业培训班7期,培训员工180多人,培训内容涉及汽修、电工、酒店服务、宾馆服务等。2019年学校承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艺工、焊工、家政服务员、汽车维修工)7期342人,各企业对学校技能培训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做好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

学校依托开放大学高台学习中心,满足县域内学习者学历提升的需求,做好成人教育。学习中心现有学历教育本专科学员432人。学校与县内各社区积极开展联建联培活动,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讲座,累计培训63人次。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参与考评员培训工作,先后在县内外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考评工作。2019年,学校配合县上完成了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的验收,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三)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基层

2019学年,学校团委组织开展了“我为乡亲量血压”、“绿色环保社团走进湿地”、“温暖回家路”客运站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共9场次,获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我为乡亲量血压”志愿服务活动是学校将志愿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的又一成功尝试,共深入10个村镇,服务群众5000多人次。本年度我校“彩虹人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甘肃省大中专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校团委被评为“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

六、问题与展望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

(一)服务地方的专业格局有待形成

我校目前开设的专业,没有完全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我校已有专业对接高台县的六大主导产业(蔬菜、番茄、草畜、制种、棉花、葡萄)和新兴旅游产业(红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湖泊水面旅游、文物古迹旅游、沙漠风情旅游)的能力还较低,没有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高度融合。

(二)共建共享的合作格局有待深化

近几年,受中职生家长升学需求的影响,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中职生对口升学考入高等院校,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弱化,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力度不大,工学结合育人的教学模式落实的还不够。

(三)社会培训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受制于我县成人社会培训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培训服务对接市场需求能力不高的现状,以及学校内部教师参与社会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影响,学校争取社会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尚无法有效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工人、农民、退役军人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技能提升培训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