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不利影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积极融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聚焦全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一屏四城五区”部署,扎实有效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县经济运行顶住下行压力,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总体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增速高于三季度(4.9%)0.5个百分点、上半年(4.1%)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5%)、全国平均增速(3%)0.9个、2.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增速(6.1%)0.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2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5%。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1年的38.7:15.3:46调整为38.7:15.9:45.4,第二产业比重提升0.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0.64个百分点。
1.部分指标增速高于全市。202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6.01亿元,同比增长13.9%,与全市平均水平(7.1%)相比,高 出6.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比全市平均增速(9%)高出9.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3%,比全市平均增速(4.1%)高出0.2个百分点。
2.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位次前移。与前三季度居全市位次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1位、均前移1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1位、前移1个位次。
3.部分经济指标位次居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四项指标可比价增速分别低于全市全市平均水平(6.1%、8%、9%、5.3%)0.7个、2个、14.5个、0.3个百分点,居六县区第六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7.3%)0.9个百分点,居六县区第六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增速(21.65%、6.7%)8.34个、0.2个百分点,居六县区第五位。
二、运行特征
1.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和“三农”工作部署,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统筹粮食生产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着力打造蔬菜、制种、草畜等产业体系,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从种植业看,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4.7万亩,增长9.54%,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6.73万亩,同比增长17.15%,粮食总产量达15.69万吨,同比增长2.1%。蔬菜面积13.87万亩,同比增长6.51%,产量46.23万吨,同比增长6.4%。从养殖业看,全年大牲畜存栏达10.32万头,比上年增长9.09%;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2.78万头 、9.01万头、47.92万只和48.8万只,分别同比增长2.05%、9.95 %、4.23 %和3.5%;猪、牛、羊出栏分别为16.9万头、4.09万头、42.31万只,分别增长5.73%、5.16%、6.51%。禽蛋产量0.17万吨,增长17.64%;牛奶产量1万吨,增长6.68%。
2.工业生产稳步提速。聚焦工业发展,加快实施强工业行动,落实落细国家省市县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稳运行、稳投资、稳增长,优化服务助企纾困,工业发展质效同比提升。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居全市第1位;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5、12.6、9.6个百分点。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51.8%。一是制造业增势强劲。全县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制造业对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12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2个百分点。二是重点行业贡献突出。规上工业10大行业中6大行业增加值呈正增长,增长面达60%,石油产品制造业、化学品制造业及医药制造业三大支柱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5%,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8个百分点。三是部分企业支撑力较强。全县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户,占比13.3%;产值5000万以上不足亿元的企业10户,占比33%,14户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72.2%,拉动全县规上工业产值49.8个百分点。四是新入规企业注入活力。2022年,新建企业入规2户,年度小升规企业入规5户,入规企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0.5%,为2023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3.服务业发展逐步恢复。锚定服务业发展重点难点,针对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较大、承压运行现状,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行业分企业精准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难题提信心,服务业发展逐步恢复。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9.6亿元,同比增长5%。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4.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县有力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开展促消费扩内需,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全县消费品市场趋于增长的发展态势。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6.4%,较前三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在库单位完成社零总额2.35亿元,同比下降33.8%,增速较前三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零总额占比过半。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8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县社零总额的比重达66.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亿元,同比增长5.4%。从消费型态看,餐饮收入发展好于商品零售。餐饮收入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零售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6%。从批零住餐四个行业看,批零行业稳步增长。批发业完成销售额11.2亿元,同比增长15.2%;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9.3亿元,同比增长7.4%;住宿业完成营业额0.4亿元,同比增长0.1%;餐饮业完成营业额2.2亿元,同比增长7.7%。从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看,刚需消费保持稳定增长。16类主要商品分类中,10类商品零售额保持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化妆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3%、24.1%、152.7%、184.2%、47.1%、13.0%。
分 类 | 总量(万元) | 增速(%) |
粮油食品类 | 5674.1 | 83.8 |
饮料类 | 1470.7 | 24.1 |
日用品类 | 157.2 | 152.7 |
化妆品类 | 292.2 | 184.2 |
烟酒类 | 1580 | 47.1 |
服装鞋帽针织品类 | 726.7 | 13.0 |
中西药品类 | 1310.4 | 14.0 |
家具类 | 811.7 | 11.3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650 | 13.6 |
文化办公用品类 | 11.2 | 100 |
5.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较好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全县在库统计投资项目101项(含房地产开发项目8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30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2.27%;500-5000万元项目63项,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3.9%;房地产开发项目8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8.1%。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8.25%。
一是新能源项目投资起决定作用。全县在库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县投资比重达到75.94%。以杭泰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北部滩40万千瓦风电项目、中船风电叶片塔筒装备制造等为主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2.27%,拉动全县投资增长25.95个百分点,带动全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08%,设备类投资同比增长210.07%。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以城区市政道路、城乡集中供水、园区基础设施、水系连通、X063线改建工程等为主的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0.15%,同比提升74.17个百分点,拉动全县投资增长4.99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有所回暖。全县民间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6.81%,较上年同期提升24.69个百分点,占全县投资比重为62.39%,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5.17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过百”。全县在库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8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8.07%,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72个百分点。
6.财政金融运行有序。截至12月末,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5亿元,同比增长13.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6亿元,同比增长25.7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1.11亿元,同比增长13.88%,各项贷款余额62.51亿元,同比增长2.95%。
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361元,比上年增加1281元,增长4.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32元,高于全市178元,比上年增加1162元,增长6.5%。
三、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看,三次产业结构对GDP核算的不利影响较为凸出。根据上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7%,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25%,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03%。一是一产增加值横向比较不占优势。一产数据横向上比较,六县区差距不大,在参与到生产总值核算中支撑作用不明显。二是二产增加值比重过小拉动作用不明显。我县二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25%,从各县区占比看,临泽15.2%,甘州16.7%,民乐20.3%,山丹27%,肃南37.6%,相当于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每增长11个百分点才能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三是三产增加值占比较大放大弱势指标。从上年基数看,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0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最为灵敏和直接的统计指标,社零分行业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其分别占三产增加值比重为12.37%、4.42%。2022年,我县消费市场受石油制品类企业数据大幅下滑影响,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六县区处于末位且和增速最高的县区差距在57.7个百分点,在GDP核算时支撑明显不足。
(一)第一产业方面
1.农牧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化肥、农药、种子、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民增收空间缩小。
2.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收乏力。虽然全年玉米价格上涨,经济作物蔬菜等种植面积增加,但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外销困难,特别是近期猪价走势疲弱,生猪价格跌幅较大,近日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12月9日下跌39%,平均猪粮比价为4.83:1,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短期内猪价上涨可能性不大,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整体增长不明显,且对一季度农业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3.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足。农产品仍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农业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第二产业方面
1.工业经济内部结构不优。一是采矿业逐年萎缩。2022年,30户规上企业中,三大行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个数占比为1:22:7;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9%、76.5%、19.6%。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制造业,导致行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均。规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增速较2021年回落60.7个百分点、较2019年回落13.4个百分点,呈逐年萎缩状态。二是存量企业挖潜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全年规模以上新建成投产企业2户,拉动规上工业产值仅4.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长仍靠挖潜存量。当前工业支撑较大的石油产品制造、化工制造、医药制造等产业均已满负荷生产,存量企业持续拉动工业经济增长能力有限。三是产销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销售不畅、市场价格下滑、运输受限等因素叠加影响,工业产品销售形势不容乐观。规上工业亏损12家,占比达40%,亏损总额达1.07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41%,较上年下降4.5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7.6%,已经超过危险临界值,规上工业亏损企业数多、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2.建筑业增长乏力。从建筑业总产值看,一是建筑业企业资质低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全县41家在库资质内建筑业企业,二级资质的10户,三级资质的企业31户,重点项目工程招标中缺乏竞争力。2022年度,在我县住建口监管的招标项目中标金额11.1亿元,我县企业中标仅3.55亿元,占31.9%。二是企业上报产值与增值纳税申报表匹配性差。2022年以来,国家及省市对上报的建筑业产值零起点查询,要求企业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及时提供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三方签字盖章的工程计量单、止查询月度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我县大部分企业的施工项目都存在垫资修建、结算滞后、部分收入无发票直接结算等现象,同时企业因纳税申报问题产生顾虑多,不能按时提供当月的纳税申报表或是提供的增值纳税申报表的营业收入与企业上报产值匹配性差,导致上报数据被核减。2022年,我县上报建筑业总产值8.11亿元,增长33.16%,被上级统计部门核减1.49亿元,核减后增长8.56%。从建安工程投资量看,一是基数效应凸显。随着全县“十四五”第二批新能源指标下达并实施,全县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建安投资占比由2021年的80.2%下降为2022年的57.6%,下降幅度达到22.6个百分点。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北部滩40万千瓦风电项目,盐池滩10万千瓦风电项目、杭泰新能源2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及配套协同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光伏组件、风机塔筒等设备类投资快速形成,对建安投资占比造成一定的对冲。二是建安投资统计方法更加科学严谨。2022年,我县上报建安工程投资量19.13亿元,同比下降15.53%,被国家省市统计部门核减后建安工程投资量为18.51亿元,核减后增速为-18.26%。自2022年开始,国家及省市对建安投资凭证查询力度逐月增大,采取通过三方计量单、科目余额表、现场施工视频等印证资料来对比核验,建安工程投资认定已经不以单纯地三方计量单为基本依据,更多的是从工程款发票、在建工程科目余额表、记账凭证、现场施工视频等资料来对比认定,个别项目难免因逻辑不符导致上报建安投资被核减或清零。2022年全年建安投资累计被核减49次,净核减建安投资额1.57亿元。由于建安投资统计认定方法更加多样化,认定口径较上年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导致建安投资大幅度下降。
(三)第三产业方面
1.消费市场增长缓慢。一是基础性指标回落较大。2022年,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9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回落22和7.9个百分点,按照上年同期基数,批零住餐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16.9%、占GDP的8%,3项指标的大幅度回落,对三产支撑明显不足。二是限上企业结构比例失调。全县消费品市场入库企业结构不合理,过于依赖成品油等少数大宗商品,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占限额以上社零额的57.6%,4户石油制品类企业由于销售下滑拉低限上社零42个百分点,其速度的升降直接影响着全县限额以上零售额的速度,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三是消费市场主体动力不足。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趋于理性,对商品类消费的意愿相对减弱,从事服务业的从业者、个体工商户等人群收入下滑,2022年全县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7%和5%,增速低于去年同期6.2、4.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住户存款增长16.47%,住户消费贷款却下降1.6%,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银行住户储蓄存款速度,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趋于谨慎。
2.金融业增速名次靠后。占三产比重23.4%的金融业增加值基础数据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虽较前三季度有所提升,但在六县区仍不占优势。全县金融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8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84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5%,低于全市平均水2.73个百分点。
3.商品房市场持续低迷。县内优质住房存量小,新增人口少,原有住房居民以旧换新意愿不强,购房刚性需求减弱,2022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77%。下拉三产0.17个百分点,下拉生产总值0.1个百分点。
4.营利性服务业经营困难。一是企业数量较少,数据代表性不强。全县规上服务业总计5家,分布于4个行业大类中,仓储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分别只有一户企业,大大局限了统计数据的代表性。二是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受行业波动影响大。全县规上服务业行业分布不均、部分行业缺失,代表性差。从规上企业内部结构看,参与GDP核算的5个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信息传输服务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无在库规上企业,无法全面反映全县经济发展状况,也容易因个别企业的波动,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5.非营利性服务业缺乏新的支撑因素。教育、卫生、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支撑第三产业增长的重点行业2023年缺乏新的增资因素,严重影响第三产业乃至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1.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降幅扩大。2022年全县在库统计500-5000万元项目63项,项目个数与上年同期减少6项,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3.9%,占全县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7.37%降为21.48%,下拉全县投资增长12.67个百分点,下拉幅度同比放大10.55个百分点,无论从项目个数还是完成投资额度来看,较上年都有所减少,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作用减弱。
2.建安投资增速快速下滑。全县在库统计项目完成建安投资同比下降18.25%,降幅同比放大26.43个百分点,下拉全县投资增长14.64个百分点,下拉幅度同比放大21.32个百分点,建安投资占比由2021年的80.02%下降为2022年的57.04%,下降幅度超过20%。主要受风光电及配套协同产业项目设备投资高速增长的影响,全县建安投资大幅下降。加之个别项目因建安投资数据报送凭证质量不高,致使已完成投资被核减或清零,更加下拉了全县建安投资增量。
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全县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鑫达智慧牧场等农业项目实施接近尾声,后续涉农项目替补不足,全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1.67%,下拉全县投资增长5.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受风光电及配套协同产业项目的双重拉动,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9.08%,拉动全县投资增长30.76个百分点。全县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科教文卫等领域项目较少,致使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5.5%,下拉全县投资增长10.45个百分点。
四、下阶段重点关注的方面
1.夯实农业提质增效。继续抓好重点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引导农户扩大种植蔬菜规模,当前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的生产供应,有效增加蔬菜产量和蔬菜商品率。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好养殖奖补资金,有效提升农户养殖信心,加大养殖小区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特别是新增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引导规模户和重点养殖场适应市场需求扩养和补栏,扩大养殖规模,确保稳定出栏,促进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以乡村振兴为依托,挖掘农村特色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田园度假、红色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促进工业稳产增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政策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夯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后劲。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难、融资难及个别地方运输受阻等问题。全面落实好政策解读,全力推进新建企业投产运营速度,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加大对接近规模标准的工业企业的培育引导力度,聚焦降低成本、创新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通过政策支持、优化服务、改造提升,推动一批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现升规纳统,使规上工业企业质量数量“双提升”,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3.强化投资项目储备。一是狠抓年后项目复产复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早督促、落实、跟踪项目单位,俯下身子、下沉一线,使得项目能复尽复,能开早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实现2023年一季度良好开局;二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确保项目落地生根。持续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工作效能,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激发市场动力活力,确保项目数量有保证,投资数据有效果;三是优化服务指导,全力确保投资稳定增长。盯紧2023年投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做好项目的谋划和实施。加快推进上海电气风机叶片装备制造、北部滩40万千瓦风电、陇黔牧业奶牛养殖基地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奋力破解难题,力促晋昌源120万吨捣固炼焦、特变电工共享储能等进展缓慢项目尽快迎头赶上、补齐欠账。同时,积极跟踪落实正合祥8000头奶牛养殖场等新开工项目的入库申报工作,为全县投资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激发活力提振消费。一是持续落实落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切实加强对限额以上企业中重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协同做好促消费各项工作。二是继续加大限上单位培育力度孕育新的增长点。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税务等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好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的培育和挖掘工作,对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建立“准四上”企业库,实时跟踪监测,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达到限上标准且入规资料齐全的企业,及时申报入库,逐步改善消费市场在库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抓住消费热点积极发展新型消费。抓住各节庆消费机遇,充分发挥节日效应。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销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汽车置换补贴等促消费活动,提升市场消费活力,形成消费亮点。四是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消费升级,积极引进新兴商贸企业入驻我县消费品市场,不断充实和丰富市场的商品类别,全面提升我县线上、线下消费水平同步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五是增加居民收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一方面要让企业看到政府稳经济、促消费、助企业的决心和行动,帮助树立经济持续向好的信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拓宽消费领域,激发消费市场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