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台县大力实施农业提升战略,不断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通过建基地、树样板,补短板、强弱项,全县蔬菜规模稳步扩张、效益明显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格局,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近几年高台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生产规模显著增大
随着高台县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近几年高台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播种面积、产量逐年增长,建成了以辣椒、番茄、洋葱、娃娃菜等为代表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和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生产格局。2021年,我县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标准,通过园区引领,全域推动,形成了高原夏菜、设施蔬菜、加工蔬菜多元化发展格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3.19万亩,其中:绿色蔬菜18.75万亩(露地蔬菜15.75万亩、设施蔬菜3万亩),制种蔬菜4.44万亩,设施蔬菜主要以西葫芦、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为主;露地蔬菜主要以洋葱、辣椒干等加工蔬菜和供港蔬菜为主,全县蔬菜总产量79.62万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浙江、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9.76亿元。
(二)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由于县上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筛选推广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力度,所产西葫芦、洋葱、娃娃菜等3个高原夏菜品种因其优良的品质,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浙江等国内大中城市。在此基础上推广形成的辣椒、供港蔬菜、番茄等主导产品的生产基地,2021年产业园12家经营主体种植供港蔬菜、辣椒、加工番茄等蔬菜2.3万亩,完成蔬菜集约化育苗1亿株,总产量7.2万吨,实现产值3.04亿元,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极为明显。
(三)购销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为带动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高台县按蔬菜产业配套发展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扶持各类经济主体兴办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及企业,蔬菜购销队伍和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为高台县蔬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培育骨干龙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聚焦产业重点,培育产业龙头,先后引入港峰文汇、上海特石、深圳茂雄、广州怡粤梵4家供港蔬菜龙头企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1.07万亩,年种植各类供港蔬菜2.57万亩,年产蔬菜1.75万吨,实现产值6710万元,形成了“基地+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物流、包装、劳务经济等社会化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扶持壮大佳源脱水、金康脱水、弘昌科胜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县发展蔬菜产业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家、家庭农场48家,发展壮大专业大户187户,推动蔬菜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展,带动全县3000余户农民发展、参与蔬菜产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完善流通体系销售渠道逐步扩展
大力实施农业“东进西出”战略,依托高台景隆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疏通各类蔬菜在本地与外地市场供销渠道。积极引进供港直销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蔬菜产品形成稳定的市场销售体系,直销粤港澳地区,“高字号”蔬菜赢得了大湾区消费者良好口碑。发挥产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蔬菜外销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累计建成恒温保鲜库26座,总库容31.64万立方米、静态储藏能力达6.33万吨,促进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销会,全方位对蔬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一大批蔬菜农产品频频走出家门、远销国内外市场。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流通不顺畅、菜农的质量意识还不强,产后销售服务薄弱,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
(一)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县蔬菜外销企业和深加工企业较少,蔬菜经营主体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重点骨干企业少,抗风险能力弱。粗放式生产方式在蔬菜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内涵式、集约式生产方式推广覆盖面低。
(二)冷链物流不完善。全县有实力承担鲜菜运销和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数量少,冷藏设施设备少,特别是田间地头的冷库以及蔬菜保鲜长途运输冷柜车保有量极少,产销一体化水平较低,阻碍了蔬菜跨区域快速流通。
(三)市场流通不顺畅。产销对接不紧密,全县订单蔬菜面积占比较低,绝大部分种户跟风种植,盲目性强。产品推介力度不大,蔬菜产业终端窗口、产品营销、中介信息服务跟不上,销售渠道不广。
(四)全产业链不健全。全县从事蔬菜深加工的企业屈指可数,能满负荷正常运行的更是寥寥无几,产品附加值低,大量生鲜蔬菜直接以原材料外销,没有进行进一步深加工,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获取利润风险大。
(五)市场销售体系尚不完善,蔬菜生产与市场营销衔接不够紧密。高台县蔬菜生产尚未形成配套的“运销型”体系,市场营销服务的相对滞后,降低了农民规模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基地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市场营销与基地生产相结合的平台。大型的蔬菜运销中介组织和运营公司少,且吞吐量小,而大部分种植户只懂生产,无力顾及销售,销售渠道不畅,产销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二是营销手段和管理办法相对落后。高台县现有营销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贮藏设施和水平跟不上市场需要,高台县蔬菜多以产后鲜销为主,造成各类蔬菜产后浪费比较严重。
三、对策和建议
要使高台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产业服务,使高台县蔬菜产业做到规模调大、市场调活、产业调新、效益调好,才能使高台蔬菜真正成热起来,走向市场,为高台县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服务,提高专业合作化水平。要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使高台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走专业合作的发展道路。一是要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使高台县蔬菜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蔬菜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二是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运销大户、种植大户等市场主体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实行统一种苗、统一施肥、统-技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发展订单生产、合同种植,稳步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提升蔬菜产品质量。通过提高专业化合作水平和组织化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推动高台县蔬菜种植向无公害、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二)注重龙头企业引进。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延伸蔬菜全产业链的重中之重,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经营理念新、技术水平高、资金实力强、销售渠道广的大企业,发展壮大一批种植、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加工、销售企业探索尝试股份合作、订单生产、服务协作等模式,加强与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合作,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推进产业由分散化向规模化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由产销脱节向产加销一体化推进,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紧密衔接。
(三)加强市场营销服务,提高产品市场营销能力要实施绿色品牌营销。牢固树立商品意识,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认证、商标注册工作,尽快督促各类无公害蔬菜的品牌认证;对已认证的蔬菜品牌积极注册商标,闯出名、特、优品牌,投入外销市场运作,以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知名度,增强信誉,促进销售。二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本地蔬菜产品,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兰交会”等产品交流展览平台举办高台蔬菜产品推介会,扩大本地蔬菜产品影响力和认知度,拓宽高台蔬菜产品的外销市场。三要培育壮大营销队伍。通过在市场管理、资金信贷、绿色通道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积极扶持本地蔬菜运销户、专业合作社和营销企业等流通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使他们成为高台县蔬菜产品销售的重要力量。通过自身营销队伍的发展壮大,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避免在蔬菜销路不畅时外地客商压级压价现象的发生。四要发展订单生产、合同种植。努力实现以销定产,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使其成为高台蔬菜实现生产与销售、供给与需求、农民与市场之间有效对接的重要桥梁,搭建农户和营销组织实现供销“双赢”的平台。
(四)加强后续产业服务,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蔬菜产业已成为高台县种植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今后政府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各类经济主体按蔬菜产业配套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蔬菜仓储保鲜、分级包装、精深加工等后续服务产业,兴办蔬菜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台县蔬菜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一是发展蔬菜仓储保鲜企业,延伸蔬菜流通链条。由于蔬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产品,收获后必须及时销售或贮藏,一旦产品出现销售不畅,不能及时销售时就必须冷储待售,否则就会腐烂变质、丧失或降低食用性和商品性,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必须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开展招商引资等兴办冷储保鲜企业,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贮藏、保鲜技术,突破蔬菜保鲜、贮运等薄弱环节,努力降低蔬菜损耗率,确保蔬菜产品保质增值。二是兴建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延伸生产加工链条。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积极引进资金及国内外先进的加工、包装技术、工艺和设备,从事蔬菜精深加工,使蔬菜加工从粗加工向多型性细加工方向发展,努力达到品种类型多样化、系列化,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各种消费需求。在高台县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优势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蔬菜种植规模稳步发展,实现产品加工增值,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确保蔬菜产品升质、增值,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