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春意正浓时。连日来,位于新坝镇许三湾村的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林果基地3000亩梨花竞相盛开,在湛蓝天空与砂石地的映衬下,勾勒出了一幅苍凉与柔美交织的西北春景图。
走进林果基地,一棵棵梨树整齐排列,梨花层层叠叠、缀满枝头,裹挟着清甜的芬芳。梨花丛中,果农们正忙着授粉,为增产增收打下基础。近年来,该公司借助本地自然优势,采用人工授粉与蜜蜂授粉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梨子的同时,实现了春可赏花,秋可摘果的发展新路子。“今年花开的比较旺盛,3000亩梨园预计产量可达4000吨,每年八月中旬梨子成熟后,我们会发往江浙沪、广东等地,这里种出的梨口感也比较好,很受市场欢迎。”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王立群说。
共裕公司林果基地,曾因地处风沙口,常年饱受沙尘侵袭。自2018年起,公司与科研团队创新采用“多采光、少用水、节耕地、高效益”的发展模式,通过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嫁接早酥梨、早酥红梨等新品种,不仅成功改写了砂石地无法种植果树的传统认知,也有效阻挡了风沙,为这片曾经的荒漠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我们和省农科院专家反复试验,采用滴灌固沙+林果种植模式,铺设70多万米的滴灌管网,慢慢摸索出了这套‘治沙经’,让我们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实现了生态与效益共赢。”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理王立群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蓬勃发展的梨园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从梨树日常管护到花期授粉、果实采摘,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为周边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基地常年吸纳2000余名村民务工。“我们的地都流转了,我就在这打工,现在这里活也比较轻松,给梨花传个粉,结梨后就收收果,包吃包住,一天也能挣个180元左右。”宣化镇贞号村村民李三学说。
从防沙治沙到产业富民,从漫天黄沙到千亩花海,共裕公司的梨花见证着西北大地的生态蝶变。这片在戈壁上绽放的雪白花海,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美丽答卷。近年来,高台县紧扣林果产业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精深化加工的发展方向,聚焦品种优化、规模拓展、产业链条延伸等关键环节,通过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林果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至目前,全县林果产业面积达9.73万亩,经济林面积达10.7万亩,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0.8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特色林果示范基地4个,良种普及率达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