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总工会充分发挥劳动竞赛平台优势,从思想层面发力、从组织层面统筹、从机制层面着手,组织动员全县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充分有机融合“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机制,进一步焕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释放创新活力,切实营造“竞”显身手、以“赛”提效的浓厚氛围,以劳动技能竞赛汇聚起众志成城促发展的磅礴伟力。
聚焦组织领导,探索竞赛融合“新路径” 。印发《高台县劳动和技能竞赛奖励补助办法(试行)》,汇聚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的“政策红利”,加大走访调研力度,解决单位、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以各镇竞赛、行业竞赛、企业竞赛为基础的多层级、多领域、广覆盖的竞赛格局,形成横向联动、纵向牵引、分级实施的全链条竞赛新体系。从行业到企业,从车间班组到员工,广大职工在竞赛活动中比产量、求质量,比技术、赛技能,比销售、竞服务,竞赛从“广”向“深”、从增量向提质、从扩面向增效扎实推进。三年来,市、县相继为全县468场劳动和技能竞赛补助资金101.71万元。
聚焦平台搭建,锻造劳动和技能竞赛“主力” 。以“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平台,把“培训、练兵、竞赛、晋级”与全县重点工作有效融合衔接,举办智慧水务数字化运营平台实操、中医适宜技术、电商直播等县级示范性劳动技能大赛21场次,参加职工达2100多人次;示范引导以“比技能赛素质·比质量赛品质·比创新赛增效”为主要内容的技能竞赛活动260场次,开展旅游服务行业讲解员、酒店和餐厅、客房服务员“职业培训+技能竞赛”8场次,参赛职工480多人次。
聚焦成果转化,磨砺劳动和技能竞赛“精兵”。通过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名师带徒、职工创新创造等活动,挖掘培育工匠人才、技术标兵等先进典型720名,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等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改革即是创新”的理念,大力实施职工创新提升工程,点燃创新激情,推动全县职工创新工作取得实效,全县职工技术成果、“五小”成果获评全省职工优秀技术成果1项、全市职工优秀技术成果51项、五小优秀成果40项,发放奖励资金4.82万元。
聚焦人才培养,培育劳动和技能竞赛“强将”。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人才的作用,激发以赛促建“新动能”,注重做好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后半篇文章”,将竞赛活动与劳模评选、工匠选树、培训研修、一线优秀职工疗休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启动实施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竞比活动,创建省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6个和职工创新工作室7个,在医疗领域探索性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1个,针对制约发展的瓶颈堵点和短缺技术,开展“揭榜挂帅”靶向攻关,破解关键技术难题18个、转化先进技术成果49项、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35人。使劳动竞赛成为职工成才的“练兵场”、迈向更高技能等级的“登天梯”。
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组织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的生动实践,是全面提高广大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载体。在竞赛实践中,高台县探索出一条“政策赋能—竞赛提质—人才强县”的发展路径,促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支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产业转型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