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三北”工程各标段施工热潮渐起,高台县积极应用智能化设备,采用“空中+地面”立体作业模式,助力“三北”工程建设。一幅黄沙阵前“鸿雁”翔、戈壁滩上“铁牛”忙的壮美画卷渐次铺展。
在黑河流域林草沙综合治理项目西沙窝治沙现场,技术员祁正军手持遥控器,娴熟操控着无人机吊运着稻草,如迁徙鸿雁轻盈地掠过沙丘,将稻草精准投送至预定坐标。“单次飞行可覆盖2公里范围,日均投送稻草量达10吨。沙漠腹地人工运草耗时费力,而无人机则能轻松高效的完成任务。”祁正军指着遥控屏幕介绍道。
目光转向机械作业区,手扶式和履带式沙障机似绣花“神针”灵活穿梭于沙丘间,在治沙工人的驾驭下有序作业。齿轮转动间,稻草被自动压入沙层15公分深,很快编织成一个个1.5米见方的草方格沙障。“人工压沙每天最多一亩多,而这家伙一天能完成二三十亩。”刘刚边操作机械边表示。别看这小小沙障机其貌不扬,可是防沙治沙的“中流砥柱”。
与此同时,在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国有三益渠林场退化林修复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操作着红柳平茬收割机、运输车辆等设备,在红柳丛中穿梭忙碌,有序开展红柳的平茬与运输。“采取机械平茬,茬口要求平滑,无劈裂茬口,以利于平茬后发芽。留茬高度不大于5公分,以利于来年萌蘖抽条。”县治沙推广站站长黄步青娓娓道来。
从过去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的“人机共舞”,高台县正巧用科技“利器”续写生态治理新篇章。今年,该县依托黑河流域林草沙综合治理、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计划完成2.7万亩工程固沙、1.94万亩人工造林、6.26万亩新造林管护、3.83万亩封沙育林、2.36万亩退化林修复、0.79万亩中幼林抚育和33.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