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台县卫生健康局喜获佳讯!高台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经验做法《强化共建共享 促进融合发展 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入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2023)。
高台县坚持县域一体、数字赋能、资源共享、组团发展。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牵头,分别与镇卫生院(分院)组成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我县“一院带一片,盘活全县医疗资源”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下为高台县《强化共建共享 促进融合发展 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容: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自确定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以来,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医防融合、慢性病防控、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构建城乡一体、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便民惠民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家县级医院分别与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3个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三重保障,护航医共体改革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压紧压实财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责任,先后制订下发《高台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县工作实施方案》《高台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等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职责措施、绩效考核等工作,全力推动医共体建设工作。二是强化财政保障。2021年以来,投资4677万元实施卫生健康项目5个,县人民医院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县医疗废物收转运能力等项目建成投用,新(改)建村卫生室11个,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县财政建立公立医院政府投入逐年增长机制,2022年县财政安排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奖励资金由1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作为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奖补或债务贴息。三是强化人才保障。从引才政策、一次性奖励、人才公寓、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三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1名,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9名,对5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岗位调整,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二)深化机制建设,创新诊疗服务模式
一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按照“以收定支,收支相抵,略有结余”的预算原则,实行城乡居民住院医保资金医共体打包分配,由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安排使用。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通过签订远程影像诊断、心电诊断、临床检验、远程会诊等服务协议,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一体发展新格局,促使医共体向紧密型协作方向发展。二是建立同质化管理体系。建立以县镇两级“服务质量、患者满意、职工认可、费用控制、成本控制”等为核心的同质化考核指标体系,采取“月督导、季考核”方式,强化查验指导,严格考核奖惩,逐步实现以管理、责任、利益、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格局。通过实施同质化管理,基层医疗质量管理明显规范,院内感染防控效果显著,医疗服务人次和收入同步增长。三是建立医共体内上下用药衔接机制。县卫生健康局积极与县医保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政策障碍、形成合力,在偏远、慢性病多发地的新坝镇中心卫生院和新坝镇中心卫生院红崖子分院开展试点,采取成员单位“报计划”,牵头医院“统一采”的方式,推进医共体内上下用药衔接机制逐步建立,实现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供应、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购药体验。
(三)加强服务能力,提升分级诊疗实效
一是提升县级综合能力,实现“大病县内治”。持续实施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强化全科医生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加入省市专科联盟或医联体97个,柔性引进省市级专家下沉帮扶,每年选派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等医疗救治中心能力不断提升,3家县级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县人民医院跻身国家首批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千县工程”名单。二是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实现“小病就近看”。牵头医院成立以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领衔、业务骨干为主的“帮扶团队”,实行分片区“组团式”紧密型对口帮扶,通过“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沉,指导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科等特色科室21个、规范设置住院部5个,积极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患者等到基层就诊。三是促进医防融合,实现“未病共同防”。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机融合,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突破口,逐步建立防、治、管、教“四位一体”医防融合服务模式。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组建慢性病管理中心3个,充实签约服务团队44个,共同开展签约、履约,为县域内慢性病患者管理提供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组建10支健康促进专家团队,常态化开展健康宣教、义诊等活动,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
(四)强化信息建设,共享协同发展新成果
一是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深入考察研究,投资493.94万元,搭建以“一平台、一统一、三面向、两体系”为内容的全县一体化医共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业务集中部署、数据统一存储、安全统一建设、医共体内统一使用的医共体管理服务平台,服务范围覆盖全县3家县属医疗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乡镇卫生院和119家村卫生室。入选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十大信息化建设案例。二是县域医疗协同系统初见成效。建成县域远程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等系统以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业务系统,构建了“镇检查、县诊断、镇治疗”模式,打破了心电、影像、检验间的空间壁垒,实现了远程业务指导、疾病诊断、查房等,县域医疗数据实现实时共享,自2022年5月运行以来,共完成远程影像诊断1068例、心电诊断800例、临床检验293例、远程会诊44例,双向转诊患者452例。三是“健康新高台”手机程序全面上线。坚持服务大众、方便群众的原则,开发“健康新高台”手机程序,面向全人群提供预约挂号、在线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推送、就诊记录查询等医疗服务。截至2022年末,已注册人数达到15.61万人。
二、取得成效
(一)县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上联下沉”“县域一体抱团发展”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有效落实了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水平。全县共建成重点省级专科6个、市级专科3个、县级专科5个,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50.05%,较上年增长18.8%。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数量达到15项,全县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11家。
(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2022年县域内住院率较上年增长5.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较上年分别增长25%、89%,基层住院率较2020年增长3%,逐步形成“小病不出乡镇”的分级诊疗格局。
(三)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通过专家下沉、特色科室建设、信息化搭建服务桥梁,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镇检查、县诊断、镇治疗”模式逐步推开,“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效果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