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政务要闻

甘肃省“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在高台县举行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鑫 张虎忠 雷景韬 杜平 发布时间:2023-05-30 18∶26
字体:【 打印

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时刻,5月30日,由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主办的全省“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在高台县举行,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大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宋凌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成勇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张晓东主持。河西学院党委书记梁兆光,河西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勇及市县领导尚友俊、刘伟红、荆爱玲、陈燕参加。

宋凌云在讲话中指出,甘肃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此次举办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富有甘肃特色的“大思政课”教育体系。他要求,要深刻把握核心要义,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思政课教师要结合省情、校情、学情等,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以“大思政课”为牵引,走出一条实践育人新路子。各部门要联动协作,大中小学要形成校内合力,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为思政课实践育人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专兼结合,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专兼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要协同发力,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成勇在讲话中强调,“大思政课”建设要在创新上求突破,构建起资源力量充裕、内生动力充沛、功能作用充分的“大思政”新格局、新机制、新生态;要围绕社会大课堂做文章,构建学校与社会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向互动、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要在用好本土红色革命文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甘肃独特而厚重的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深化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在工作保障上再加强,各地、各部门、各校要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支持保障等方面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效支持,确保“大思政课”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张晓东在主持讲话中指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设立“大基地”、推出“大资源”、做优“大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刘伟红代表县四班子对活动的开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她说,近年来,高台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感恩奋进,以“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为目标,加快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大红色教育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开发力度,全县以红西路军纪念馆和甘肃高台干部学院为主阵地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基本形成,红色基因已融入全县人民的血脉和信仰。我们将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到课程思政和全面育人全过程、各环节,加大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品牌培育力度,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努力打造具有高台特色的育人品牌,为全省“大思政课”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启动仪式上,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集体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公布了甘肃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首批思政课兼职教师名单,并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实践教学基地揭牌、向首批实践教学基地授牌、向首批思政课兼职教师颁发聘书。此前,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等11部门制定了《甘肃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遴选命名了首批9大类7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从全省“五老”、先进模范、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中聘请了思政课兼职教师75名。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代表、高台县师生代表共计1000余人赴全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西路军纪念馆举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向红西路军烈士默哀。活动现场,全省首批思政课兼职教师代表李菲菲、甘肃高台干部学院教师张琼分别讲授微党课,高台县职业中专学生开展诗朗诵《致先辈》,深情缅怀革命先烈,全体人员参观了红西路军纪念馆。

系列活动期间,将举办“大思政课”建设论坛和市(州)及县(市、区)分管思政工作局长培训班,组织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共话“大思政课”建设,共同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