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敲门嫂”志愿服务队成员、义和村妇联主席范晓玲已挎着工具箱走在乡间路上。她熟稔地推开独居老人王奶奶的家门:“王奶奶,这两天降温,您关节疼的老毛病没犯吧?”这样的场景,正在全村9个村民小组同时上演。“敲门嫂”范晓玲展示着她的“服务百宝箱”,便携式血压仪、常备药品、针线包、智能手机充电器一应俱全。
为解决农村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难、情感缺失等问题,南华镇义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推出“敲门嫂·邻里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推行“早看烟囱,午看门,晚看灯火多关心”服务模式,建立“网格化+动态台账”服务体系,对60岁以上老人分类建档,重点标注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将9个村民小组划分为4个责任片区,15名志愿者结对帮扶3名空巢独居老人、3名留守儿童,推行“一人一策”分类施策,定期上门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健康监测、理发、安全隐患排查,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乡村养老新路径。
据了解,“敲门嫂·邻里亲”志愿服务项目以“一敲二问三看四查五叮嘱”工作法温情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一是敲门,看行动是否方便;二问最近身体状况,有没有什么困难;三看米、面、油等食物够不够,药品有没有;四查住房、生产安全隐患;五叮嘱锁好门窗、出行注意安全等。同步开设了“银龄课堂”传授种养技术,帮助23名老人实现增收致富。创新“走进去+请出来”模式,积极解决老人们生活困难,组织老人们参加唱戏、棋牌等活动12场,让“空巢”变“暖巢”。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镇妇联联合镇民政办、卫生院等,构建“物质+精神+发展”全链条服务,深入开展“孝德基因传承”活动、“好家风”故事会10场次,为老人提供测量血压、送医服务23次,教13位老人学会手机视频通话,助力“云团圆”,让在远方的子女安心放心。
“有困难找敲门嫂”成为新时代乡村最温暖的承诺。现在乡亲们看见‘红马甲’,就像见到自家亲闺女。村民不禁感慨:“这群‘闺女’修灯泡、教视频、送健康,真比亲儿女还贴心!”随着志愿服务深入推进,“敲门声”叩开的不仅是家门,更是群众的心门。
自启动“敲门嫂·邻里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来,这支由15名志愿者组成的特殊队伍,用日复一日的温情叩门,叩响乡村群众晚年生活的幸福之门,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时代文明基因。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敲门服务28次,惠及老人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