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要去找律师,没想到社区就有开设的法律公益咨询,不仅帮我解答了房屋墙体开裂赔偿的法律条文,还现场指导我怎么写起诉状。”日前,在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居民王先生赞不绝口。
为解决城市基层治理服务不够精准、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今年以来,社区探索推行“红色合伙人”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要事共商、多元共治”的长效合作机制,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朋友圈。
通过联建共建,统筹辖区各方力量和服务资源,引导辖区内20个机关党组织、10个企业党组织、15个个体门店,组建“红色合伙人”。依托社区和邻月谈室,每月邀请“红色合伙人”参与社区议事会,梳理对接群众需求清单和服务供给清单,形成“项目清单”,推进双向服务、互联互动。
丰富“红色合伙人”服务内容,依托“双报到”,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通过认领“微心愿”、担任“代办员”“兼职网格员”等形式,提供普法、反电诈、燃气安全知识宣传、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将服务窗口前移,以公益集市为载体,通过社区“搭台”、部门“摆摊”、群众“赶集”的形式,把政务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帮扶等多元化服务“打包”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已处理问题40余件。
强化常态长效,激活“红色合伙人”内生动力。将党员开展“红色账户”积分服务,作为民主评议党员重要内容,并进行综合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推行积分激励机制,通过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兑实物和服务,充分将“红色合伙人”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形成强大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