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宣化镇高桥村空旷的田野上,两台铁牛马力十足,游刃有余地犁地、深翻、加埂,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平地整地,干劲十足,一场冬闲分田整地行动正在这里热火朝天进行。

“路宽了,人心也就宽了,两米多的机耕道拓宽成了4米的康庄道,拉粮食、收割都就方便了,和邻里因耕作结下的小疙瘩也解开了,大家没有过不去的路,没必要斤斤计较。”高桥村五社村民赵三兵一语双关地说。这些年,他和妻子在外面打工,由于地块散,自家的7亩多地一直租赁给别人耕种。这几天,他和三户邻居组合分地后,发现每户都与确权地少了一分多,总起来整整六分地,一开始大伙儿想不通,考虑到整社的利益,他们并没有计较,六分地变成“六尺巷”,趁着天晴地暖,赵三兵打算平好地,灌足水,明年自己耕种。

农村土地“大包干”后,和赵三兵一样的许多农民有了土地耕种自主权,种植品种从单一的粮食作物走上了粮经结合多元种植良性发展路子,农业税取消后,农民们边种地边打工,小日子过得更加红火。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农耕条件不断改善,地块散、浇水难、机耕道狭窄、农事纠纷多、收入低等弊端也日益显现,农民弃种、看地、廉租等现象也日趋严重,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阻碍。

“村上做主给我们调地、犁地、分地,一户一片,解决了我们多年想干却干不成的事,一举多得,顺了民意,暖了民心。”与赵三兵同社的村民赵三平说,他家里种着13亩地,分散在11处不同的地方,因历史原因,还有一部分地与其他社犬牙交错,耕作、浇水很不方便,挤埂占路引发的纠纷年年发生,他种地的信心也与日俱减。秋收后,村上做主,把社与社的交叉地,等量互换,化零为整,全社群众经过小组议事,定方案、达共识,民主商议,自由组合,丈地分田,20户人家全部实现了一户一片,大家种地的信心也足了。

像五社群众一样,高桥村其他七个社的1648亩地,也经过重新丈量,已全部划归到180户农户名下,实现一户一片。

在全镇“一户一片田”改革行动中,高桥村通过观摩学习,样板引导,采取统一群众认识、统一加宽机耕路、统一深翻耕地的“三统一”的办法,趁热打铁,没有唇枪舌战,达到了一户一片的目的,解决了群众的“愁难盼”,群众“忍一忍”、“让一让”、巧分田的做法更值得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