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高台县湿地局抢抓春季绿化时机,自2025年3月起全面开展枯死苗木补植补栽及新苗木种植工作,同步强化精细化管护措施,推动公园生态品质提档升级,为市民打造更富生机、更具美感的绿色空间。
精准补植补栽,修复生态基底。针对湿地展示区、红西路军纪念林区内苗木老化、缺株断带等问题,县湿地局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域植被开展摸底排查,制定差异化补栽方案。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选金叶榆、新疆杨、水蜡、紫叶矮樱等耐旱乔灌木,累计补植乔木3096株、灌木2600株。对土壤退化区域实施改良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深翻松土等措施提升地力,确保补栽苗木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有效恢复植被连续性和生态功能。
创新绿化布局,丰富景观层次。在河桥景观区重点区域新植紫叶矮樱、金叶榆、水蜡等苗木6600株,同步启动五彩石竹引育示范项目,筛选耐寒、花期长的优质品种,通过片植与带状混播,在坡地、林缘打造缤纷花甸景观。搭配白皮松、柏树、金叶榆、海棠、碧桃、山桃、大花萱草等植物,科学配置群落结构,形成轮廓分明、色彩交织的绿化界面,融合功能与艺术,构建“三季花海、四季常青”的立体生态画廊。
精细管理赋能,养护长效提质。县湿地局以“全链条”科学管护机制为抓手,多措并举提升绿化养护成效,通过组建专业队伍严格规范苗木运输、定植、覆土等施工环节,保障栽植质量;同步建立动态巡查养护制度,结合返青水浇灌、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控等举措,确保苗木健康生长;此外,建设水位监测井2个、虫情测报仪1个、土壤监测仪1个、水文监测仪1个,构建智慧化监测体系,实时追踪五彩石竹等新引育品种和各类苗木的生长适应性,实现养护过程智能化、精准化。
下一步,将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引导群众参与绿化共建共享,推动生态建设成果长效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