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受董振堂烈士之孙董乃煌委托,“董振堂烈士纪念树”认养仪式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举行,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参加。
董振堂(1895-1937) 河北省新河县人,1895年12月21日出生。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推翻贿选总统曹锟的北京政变和北伐战争。1930年冬,西北军改编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董振堂任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天,部队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同年12月14日,他与赵博生、季振同、黄中岳等人在宁都发动起义,率领所部17000多名战士参加了红军。所部被改编为红5军团,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红13军军长。1932年,董振堂由何长工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董振堂任红5军团总指挥,后任军团长,带领部队先后参加了赣州、龙岩、南雄水口等战斗及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曾荣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1933年2月,董振堂指挥部队在黄陂地区伏击歼灭敌军主力59师,取得重大胜利。1934年2月,董振堂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他随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率部担任全军最危险、最艰巨的后卫任务,边走边战斗,多次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队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5军团改称红5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7月,他率部继续长征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下旬,执行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宁夏战役计划”,西渡黄河;11月,奉命率部编入西路军,参加西路军作战。1937年1月1日,董振堂指挥全军一举攻克高台县城,并争取高台守敌1400多人全部投降。后率部与六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在高台激战九天八夜,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英雄的身躯虽然倒下了,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铭记人心。1931年起义后,董振堂将私人积蓄3000多银元交给了党。政委何长工把此事反映给毛主席。毛主席说:“不要全交嘛,寄些给家里,留点给自己”,他却坚持全交说:“革命了,个人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过雪山时,他亲自给伤员牵马;过草地时,哪里最危险、最困难,他就走在哪里。军团长爱护战士,战士尊敬军团长。看着董振堂日益消瘦,战士们都很心疼。碰巧一天打了三头牦牛,本想多搞点给董振堂补补身子,可他却严格要求:“先慰问伤员,肉每人一块,汤每人一碗,人人一样,不得有特殊”。战士林炳才说:“我们的军团长就是这样,在艰苦环境里,时时处处想着的是大家,唯独没有他自己。”
就是这样一位军团长,在高台献出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董振堂壮烈牺牲的噩耗传出,红军为之震动,延安为之震动。中共中央在宝塔山下为董振堂等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曾说:“董振堂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这样的同志……” 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董振堂被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以“高台壮歌著荣光,今日独怀董振堂”为题,做了专题报道。2012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董振堂纪念邮票。2016年10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英雄》栏目对董振堂进行了专题报道,评价董振堂“坚决革命,初心不悔”。2018年10月1日,中央1台播出《被授予红旗勋章的董振堂》,评价董振堂将军:初心不悔为革命,甘洒热血为中华。10月19日《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栏目登载了董振堂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