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县情>>历史文化

罗城教育发展史略

来源:中共高台县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蔺学伦 发布时间:2023-01-09 10∶41
字体:【 打印

在高台,人们常说,罗城人杰地灵、才俊多多。究其奥秘,就是办学早、办得好,除此无他耳。

明洪武三十年(1395)置镇夷守御千户所(治在今天城村),1404年建孔庙并附建学舍,1469年设社学,1586年创建儒学,明清两代有史记载的镇夷科甲14人、科贡48人。其中萧裕本、闫汶同治年间在天城普济寺办私塾,考取贡生11人。1914年,高台县建成国民学校40处,其中隶属第七区(设在天城)的镇夷堡、常丰渠、河西堡、罗城渠、红山渠建成5处。1918年,在镇夷堡设立高台县第二女子小学;1919年,在河西堡设立县第三女子小学。1921年,在镇夷堡新建县第二高等小学堂,有几十名在校学生,穿制服上学。1931年,设在罗城的小学随地名更名为奉化小学。1947年,四维乡有7年制下堡中心国民学校1所,4年制学校12所,即:镇江、花墙子、河西、常丰、天城、万丰、红山、桥儿湾、胭脂堡、九坝、八坝、七坝保国民学校。

1943年,下堡小学有7名教师,开一至六年级,低年级班额在30至40人,毕业时都是10至20人。1947年有9至11名教师,班额略大一些了。1958年,大一些的村小学都成了完全小学。三年困难时期学校都没学生了,老师一部分留守看校,一部分精简下放(回家),一部分安排到其他单位去工作。生活好转后,1962年9月,最早恢复的小学有罗城、红山、天城、河西、花墙子,其他村是1964年。1970~1990年代还在张墩村和肖家庄子、许家大庄子、蔺家庄子等自然村分设过低年级简易复式班。

由于三年困难时期没有办学,刚恢复后学生年龄参差不齐,读一学期学习好的就跳级,两年时间就有了一到四年级。1967年3月,县上根据上面精神提倡有条件的小学能办初中的就办戴帽初中,罗城小学就开始办起了初中班,开设语文、数学、化工(物理和化学)、政治、音乐、体育、美术;一年后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最早教初中的老师有武明礼、周尚志、杨永寿、雷训等。第一届初中生28人,毕业后20人有了正式工作。1972年3月,又在罗城学校附设了高中班,共招收8届9个班,毕业7届8个班约300名学生,于1980年10月撤销了高中。1980年7月前初高中均为两年制,1980年8月后初中改为三年制。1982年3月,学校名称由高台县罗城学校更名为高台县罗城初级中学。罗城中学和小学是1977年分设的,分设后新建的中学占地面积19190平方米。2005年国家投资120万元,新建中学校舍。2013年8月,罗城初级中学撤销,学生并入县城西月牙湖北面新建的县第三中学。在罗城办中学的47年里,初创时学生较少,1984~1989年每个初中年级有约130名学生,为高峰期。

从罗城小学到中学,前后担任过校长和学区校长的有:1942年3月,丁洪棋;1947年8月,陈天命;1954年8月,蒋怀瑾、郑兴荣;1956年3月,杨登廉、范维成、白光才、曹立明;1961年,武明礼;1965年8月,曹占禄;1968年12月,周尚志负责;1972年3月,曹占禄;1972~1974年,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时,农民张天彦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77年3月,周尚志;1978年9月,曹占禄;1980年9月,武明礼;1985年3月,何光前、杨永寿、李生甫、曹占禄、王增玉、许天银、王应国;2005年,单国成、黄永其、杨建荣。

为贯彻“读高中不出公社,读初中不出大队”的办学政策,天城小学于1971~1982年、河西小学于1972~1979年、花墙子小学于1973~1979年、红山小学于1977~1978年、盐池小学于1976~2005年兴办过“戴帽初中”。其中,盐池的初中班是间断性的。

旧社会虽然也办了好多学校,但由于生活困难,学业有名无实,真正毕业的学生很少,文盲很多。1950~1970年代,在办好全日制学校的同时,半日制、冬学班、扫盲班、妇女识字班、夜校、耕读班等形式的速成识字班比较活跃。刚开始时速成识字班没有教材,教学内容由负责人和教师确定。比如,天城大队当时由14岁的二年级在校学生闫廷睦中午给青年班上课,晚上给妇女识字班上课。他按照负责人杨廷竹安排的内容,给妇女班教《我是中国人》一课,内容是:“你也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结果妇女们读出来就成了“你也跟过人,我也跟过人,我们大家都跟过人。”当时群众尤其是妇女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1975年提倡普及小学教育,老师入户做工作发动学生上学。实在上不了全日制的上耕读班,可在帮家里干活、领孩子的基础上,每天抽出几个小时上学读书。到1980年,罗城的入学率、巩固率比全县提前5年达到了普及小学教育标准。

勤工俭学最早始于1958年,各学校主要是挖甘草、拾石膏石自制粉笔、拾发菜等;到了1970年代,有的拔沙竹叶子搓腰子、有的拾骨头;罗城中学的学生脱土坯修建新学校,拉土垫操场;天城、红山、花墙子等大队还自办砖厂烧青砖修建学校等。

刘瑜任红山小学校长时养羊24只4年发展到78只,三年级以上学生每两人1天轮流放牧,造粪肥田,也卖羊卖羊毛;在白家园子开荒30亩,种葵花一年收28麻袋,收沙枣子1斤卖1毛钱;到肃南县明花滩拔沙竹叶子搓腰子,一年能卖1200元钱;割草喂羊,也卖钱。红山小学1975~1978年给一到初二年级280名左右的学生全部减免过学杂费4年、书费2年。

周尚志于1967~1972年间在天城小学当校长时,开辟学田45亩,其中林地25亩;1972年后,杨永寿当校长时组织学生拾头发菜,买了2盏汽灯用于初中生上晚自习,1974~1975年全体学生减免过两年的学杂费,也部分减免过困难学生学杂费。1980年,天城小学获得张掖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受到地区行署表彰,发给奖金300元。

天城大队书记蒋登财、红山大队书记雷承瑞,对学校教育很重视,这两个大队早期出的中学生多,走向公职岗位的也比较多。

罗城中学挖甘草、拔沙竹叶子搓腰子,1970年代每年能卖几千元钱,组织高中生到盐池挖硝,1988年组织初中生挖野生黄芪,利用星期天上山采集沙葱,腌制后住校生冬季食用。1992年以来,组织学生到酒泉、临泽等地,摘酒花、刮大烟、摘棉花、传花粉、掰包谷,年收入由2万元逐年增加到1997年的5万元。

勤工俭学对于培养师生的劳动观念、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移风易俗都有很好的作用。其收入主要用于购买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补助修建款、修理桌凳、买煤、购买图书、仪器等。1978年以前,买灯油每斤0.26元,火柴1盒0.05元,灯罩子1个0.50元,墨水1瓶0.35元。老师用墨水瓶自制个煤油灯晚上办公。

1968~1976年间,罗城各学校的文艺活动搞得比较活跃,大一点的学校都有文艺宣传队,演出小节目,有的还能唱样板戏折子戏。天城小学的文艺宣传队还到县城给县革命委员会会议上演出。由农民闫国忠、侯庄小学表演的文艺节目《黄河鼓娃》2001年获得全省少年儿童文艺节目汇演一等奖。

罗城办学的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期的肃州师范毕业肄业生。寇宗孟、武明礼、雷承烈、李发藻、杨永寿、公大舆,在1949年前后上过国立肃州师范学校,步行上学,有时候也坐老牛车,从罗城经盐池到酒泉1.2~1.5块大洋,学费每学期10块大洋、伙食每月4块大洋,当时1块袁大头能买4斗小麦。二是由初高中毕业生当民办教师多年后逐步转为公办教师。1963年以来,民办教师除了挣工分外,根据教龄长短、班额大小、全日制半日制的区别,每人每月发5~15元的补助。代课教师为24元,全额财政负担,工资水平低于公办教师,农村户口,不挣工分,后来先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1982年大包干后,部分民办教师流失或辞退,部分逐步转为公办教师。三是张掖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尤其以1982至1990年毕业者为多,这期间的中师生是初中毕业时考试选拔出来的尖子生,可谓百里挑一,他们的追跑者上高中后考上了大学甚至研究生,而这批中师生许多终身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做了教育腾飞的基石,是真正的功臣。四是分配来的少量大学毕业生。五是后来通过函授、自学、离职进修等形式取得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师资力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程。有许多影响深刻久远的教师,发挥了骨干导向作用,如张甲林、何端中、胡永林、孟玉仙、王大华、常永智、刘国辉、康国平、闫崇煜、闫廷睦、杨建寿、王廷国、刘天彪、蔺学让、蔺述纲、袁培雄、于占龙、罗玉琴、雷霆、昝俊红、何振勤、张维仁、寇克喜、杨青林、杨槐青、杨廷环等。

罗城中学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阶段,一是1969~1974年,第一届初中和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中参加工作走向公职岗位的比较多;二是1981~1983年,有30余名罗城籍学生考入大中专学校;三是1989~1991年,这个时期考的中专生多,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纵观罗城教育几十年发展经历,1950~1990年代,村村有小学,自然村有简易复式班,大村有戴帽初中,这种办学模式虽然教学质量不尽完美,但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对普及科学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是起了巨大作用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欲望日益强烈,一些小学和初中被合并撤销,是顺应民意的自然结果。

河流万里因源起,树高千尺赖根生。教育成就了众多人才。几十年来,罗城学子中有张正谦、周兴福、程兆生3人担任过地厅级干部,有30余人担任过县处级干部,80余人担任过科级干部,有30余人评聘了高级职称。从罗城走出的文化名人有,博士生导师朱亮,博士朱廷恒、闫廷亮、何迎朝,全国优秀班主任续吉庆,陇原名师王晓英,秦腔表演大把式武兴昌,新闻达人付勤、赵海,作家,诗人王大运,农民书法家徐国英,农民诗人侯继周,农民闫国忠,农民影帝演员马兴春,摄影家郑耀德、寇克瑞、蔺鹏,歌手蔺耀辉、刘兴茂,考试状元于冲、郑尚兴,著名律师李发贵、贾毓德、刘兴权、李杰,企业家张虎、郑孝、李发忠、阎文、雷光新、许天荣、严汉章、王永成,大队干部蒋登财被群众尊称为“蒋哲学”,等等。獠牙特技、九曲黄河灯阵、铁芯子、三台子半戏等非遗传承遐迩闻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人才的成长,哪个不与罗城山山水水的滋养和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的影响息息相关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