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县情>>历史文化

全省先进生产者关秀英

来源:南华中心学校 作者:银开源 发布时间:2023-12-25 11∶56
字体:【 打印

关秀英,女,1932年7月7日出生于巷道乡高地村7社一个富裕家庭,1958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2月退休,2010年3月去世,享年78岁。

关秀英聪慧贤淑,在食品厂参加工作以后,跟随老师傅积极学习焙烤和配料技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成了车间的骨干,独当一面。那时候,食品厂还没有电烤炉,全靠的是猪槽土炉子;也没有糕点配料资料,全靠师徒口口相传,十余种糕点配料方子要记下来;还要掌控好火候,焙烤出色香味俱佳的食品,掌握这门技能是相当不易的。

关秀英吃苦耐劳,工作勤奋,任劳任怨,是单位出了名的“工作狂”。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车间上班的人,来了后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擦拭烤盘,等到上班时间其他人来了,她已经把料配好了。所以每年本单位的先进都少不了她。

两年后,厂领导鉴于关秀英的突出表现,提拔她当了车间主任。在任车间主任期间,关秀英积极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倡导,带领职工大搞“节约每粒粮每滴油,不出一盘废品”的活动,车间效益显著,年年受到厂领导的表扬,车间年年被评为“先进车间”。1967年后,厂领导几次拟提拔她当副厂长,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都未获得通过。

关秀英为人谦和,热情大方。是厂里有名的“老好人”。据与她共事的同事讲,关秀英每天都是面带笑容上下班,从不见她有什么不愉快的脸色。无论遇到什么难事,她都是以商量的口气与同事解决。“文革”中,厂里有几个小青年闹腾得厉害,想夺权。几次找茬,但都被老职工挡了回去。

关秀英一生清廉,从不占公家的一点便宜。身在食品车间,想占点公家便宜的机会很多,但是关秀英对自己和同事要求都很严格,她常对车间的同事说:“我们是食品车间,吃点糕点很容易,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做,现在国家很困难,物资很紧缺。我们本来就被很多人怀疑有吃拿问题,如果我们管不自己的手和嘴,那我们就会第一个被打倒。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两手空空上下班!”她是这样要求大家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就是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没有因为“饿”而吃车间的一块饼干,更没有为了救自己的父母的命“偷”一个点心。

1964年秋,厂里购进了一台老式电烤炉,为了尽快掌握电烤炉的用法,关秀英和几个老职工一起没日没夜泡在车间,反复研究、试验,不到半个月就成功掌握了技术,生产出了合格的食品,为全县糕点的批量供应做出了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治环境宽松了,厂领导和县领导鉴于关秀英在县食品厂的突出贡献,于1982年推荐关秀英为甘肃省先进生产工作者候选人,同年11月5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先进生产工作者。”

关秀英对子女要求更严格,从不让他们到食品厂看她,更不让他们提父母亲的名号办事。她常给子女说的一句话是“好汉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出头的。你们要自己学会在社会上做事。”所以,关秀英的四个子女都靠自己走向了成功——老大李建新退休前是张掖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老二李建忠下岗前是生资公司的负责人之一,老三李建东是百货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姑娘李建玲退休前是张掖市人民银行的会计。

关秀英退休后,县上的领导十分关心她的晚年生活,逢年过节都要去慰问,鼓励她发挥余热,为高台的食品行业奉献爱心。关秀英也没有辜负县领导的期望,经常到食品厂(1990冬改制后叫高台县食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看望同事,回答疑难,面授技艺,直到1993年腿痛病很严重时,才不去了。

如今,关秀英虽然走了,但是儿女们对她的音容笑貌依然记忆犹新,提起母亲生前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有说不完的话。母亲依然活在他们的心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