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县情>>历史文化

席宗爷

来源:高台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作者:蔺学伦 发布时间:2024-01-29 17∶23
字体:【 打印

大约是世纪之交的前前后后,席宗爷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没有遵从什么规定,也没有什么仪式,随着生活的好转,席宗爷渐渐地有职无权,或者说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当席宗爷的人没有了那份荣耀,风光不再,威仪不再,也就自然而然退位了。

席宗爷是从什么时候有的,无从查起。席宗爷虽然不是官,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当席宗爷还必须得具备年龄长、辈分高、办事公道、有威信等几个条件,否则就压不住阵脚。当然,人怕坐上席,猪怕专细食。能当席宗爷,也已是无限好的夕阳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生活比较困难,尤其是粮食匮乏,农村里除了结婚摆席,其他的事都是不摆席的。结婚摆席,菜很少,并且都是些家常菜,最出名的一道菜就是红烧肉,也叫大菜,那是席的魂,席的根,没有这道菜,饭菜再多,也不能叫席。吃席吃席,就吃的那一道菜。

那时做客坐得是八仙桌,一桌八人。东家候客时每桌最上面都要候一位德高望重的尊长,这位尊长便是这一桌的席宗爷,主持这一桌吃席过程的秩序,分配重要的菜肴。每道菜上来,席宗爷先动第一筷子,并同时示意大家说:“搛,搛。”其他人才能在互相礼让中动筷子搛菜。席宗爷最大的权力就是分配荤炖块块,就是那道红烧肉。这道菜是猪肉做的,每块约摸3厘米见方,每人两块肥的两块瘦的,肥的叫荤炖,瘦的叫清炖。上这道菜之前,东家会在每位客人面前放上两三张事先准备好的书本纸,等待席宗爷依次给每位客人分配荤炖块块,一人四块,四八三十二块,不多一块,也不会少一块。在那个“听诊器,方向盘,炒勺把子营业员”为上等职业的年代,你可以想象,厨师比席宗爷还要荣耀。荤炖、清炖块块分配了以后,食肠宽大的客人当场就吃了,但更多的客人则要用事先发给的书本纸包起来,带回家去。家里还有老人、老婆、孩子,一家人脖子巴得雁似的在盼望吃席的人带回来的肉。但更多的时候盼来的都是一场空,因为吃席的人回来时说席实在太薄了,好多人都没吃饱。

这种状况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渐渐淡了。原来由席宗爷搛肉分配逐渐过渡为在席宗爷主持下客人自己按秩序搛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生活更加好转,吃席的由头也越来越多,什么满月、谢师、金榜题名、参军、订婚、奠基、乔迁、过寿、圆木(准备做寿房)、去世、店铺开业、买车、得了大奖、驴下了骡子等等,不一而足。生活一好,席上的菜从数量到质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候自然不需要专门“任命”一个席宗爷主持吃喝秩序了。

经济发展了,钱多了,随之兴起的是攀比风,家家户户在农家院落里摆上八仙桌置席待客的越来越少,更多的都到县城的餐厅酒店来待客,标准越来越高,剩下的菜自然是越来越多。大概是“仓廪实而知荣辱”吧,不用席宗爷分配,筵席上的肉剩下这么多,人们往往还嫌打包太丢人。我还常常以颍考叔孝母的故事规劝亲友,把好的饭菜带回家去,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孝道传统。席宗爷在丰裕的席桌面前“失业”已经有20年了,愈演愈烈的餐桌浪费究竟由谁来管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