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县情>>历史文化

高台雕彩玻璃画

来源:高台县文联干部 作者:孙登平 发布时间:2020-11-09 15∶51
字体:【 打印

高台雕彩玻璃画是与制镜技术相结合的传统工艺画,在制镜生产过程中为制镜装饰,因其特殊制作方法也成为一种独立画种。其制作工序如下:

一、清洗玻璃涂蜡液 

按预定的画面将玻璃裁切成规格尺寸,并准备相应设计的图案墨线稿,以水洗干擦清洁玻璃,尤其是工作面(反面),熬炼石蜡溶液,根据季节,冬季加适量甘油软化,夏季纯粹加硬脂酸,以适合雕刻线道,用软排刷均匀涂刷于玻璃工作面,以形成雕线工作面或蚀刻的保护层。素雕工艺画则纯粹用砂轮(不同形状的大小硅酸盐磨刻砂轮,需在特制的砂轮机上操作)在用水润湿的研磨作用下,对玻璃表面进行精细加工,其图案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可产生浮雕效果,对精细的文字类则仍需手工雕蜡蚀刻。 

二、雕画线条及蚀刻 

将涂刷腊液干燥后的工作面置于图案墨稿上,按照画稿的要求,用粗细不同的竹笔,雕画图案的造型线条,人物画的面部不宜雕刻,留空待填色时以平涂或晕染勾画完成,要体现工笔线描的准确流畅,不宜生涩呆滞,基本是按中国画以线造型、单线平涂的技巧完成画面。边雕边用干净软毛刷,扫清工作面的蜡液残渣。待线雕完成后,用配制的氢氟酸、硫酸、盐酸的混合液涂刷于玻璃工作面,按配制的浓度设定时间,达到蚀刻的深度,然后用水冲洗(酸液有腐蚀性,从刷刻到冲洗须戴胶膜手套操作,注意安全,酸液配制及使用,以及废酸收集后,要用橡胶或塑料器皿盛放,不得使用金属或玻璃器皿,且注意不得乱倒,避免污染)。蚀刻冲洗后的玻璃工作面,须用氧化铁红粉配制的清除溶剂,用毛毡擦拭,除油迹、蜡迹,然后用清洁液擦拭冲洗,待完全洁净,才能转入镀光工序。 

三、镀光和留雕线条 

雕彩玻璃画突出的是线条的光亮度,镀光实际是镀银(制镜硝酸银),其画面线条装饰效果,类似景泰蓝的嵌金镌银线条的装饰效果,镀光需操作晃架,起平衡银液的作用。镀光银液配制上是以硝酸银、氨水、氯化钠为主,加硫酸、白糖等,化学方法上称“银氨纳离子还原法”,形成很薄的银层附着在玻璃上,即形成镜面。但雕彩要的是这种镜面光亮度线条,故除去镜面。但个别素雕或兼镜面的实用功能,则经镀光涂保护层就完成了,为已经成功的素雕玻璃画(中国工艺美术品分类为美术镜工艺画)。已经镀光的玻璃工作面,进一步操作经填彩才能完全成为雕彩玻璃画,镀光液的操作是将玻璃工作面置于晃架上,在温度不低于25℃的清洁工作间,用茶壶均匀浇制,边观察膜层的形成,边用润湿的麂皮吸附膜层浮出的废渣,边用清洁蒸溜水冲净,需2-3次的浇制,才能达到银层的均匀度,而后经自然干燥,批量大者需经烘干干燥。经干燥后的银层,需涂刷保护层(合适浓度的防锈漆),漆膜干燥后用平刀铲除漆膜即可。 

四、雕线填彩,完成制品画面 

在清晰的雕线范围内填彩着色,使用中国画石色颜料,鲜艳、沉着、稳定而夺目,可平涂,可晕染,完全以工笔彩绘的要求绘制完成(个别特殊画品则使用不同颜料:例如灯饰玻璃画作品,需以油画颜料或上海美术颜料厂专产的玻璃画透明颜料着色,以适应透明灯光,不宜于遮盖力强的石色颜料,大型壁画则需附着力较强的漆色颜料,以防潮等等,根据特定要求而选用)。底色宜与对比色衬托,如一幅孔雀牡丹,衬托以宝石兰底色;一幅玉兰黄鹂衬托以朱磦宝石红;一幅金碧青绿山水衬托以墨玉漆底则兼有漆器山水的特色,这样的画面、造型线条银光闪闪,加上绚丽的色彩,深厚沉稳底色的衬托,玻璃自身的晶莹透亮,更显得色彩细腻逼真,金碧辉煌,富丽华贵,极具装饰效果,如果需要金线装饰,则免除镀银这道工序,现在市售的德国金粉、日本金粉等光泽度较好,只需刮涂凹线即可,简便易行,闪光效果不及镀光,但成本低,简化工序,很具采用价值,适宜较大量市场销售和幅面较小的批量作品。以上雕线填彩作品已完成,但以成品商品面目出现,还需要装框,屏风架边,壁画装边等等则不赘述,依市场或顾客,或作品的特定用途、条件、环境而定。 

雕彩玻璃画,并非现在的时代画品,据原高台县工艺美术社负责人张建国制作、学习、了解,现在北京颐和园仁寿殿御座有一幅五扇山形高低连接屏风,刻绘的是《百鸟朝凤》,底色图案外保留镜面,是典型玻璃雕彩镜画;故宫勤政殿御座一幅五扇山形高低连接屏风,刻绘的《百寿图》,不填彩全镜面凸雕字,也是典型的玻璃素雕镜画。张建国曾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去北京反复看过,以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近几年去北京游览,每每留连这两面皇家宫廷最高档工艺美术品摆设。据介绍,这两面玻璃雕填彩画是 1894 年,慈禧太后60寿辰大庆时,由中国画师携稿到法国,由法国技师镀光雕刻、中国画师彩绘完成后用轮船运回北京。我国玻璃镀镜术也是法国传来的,但玻璃彩绘则完全是中国画的技法,西洋油画是色块造型,不适宜线条造型,故无此画种。 

在 1980 年至 1983 年张建国所主持生产的玻璃镜画产品,完全是手工镀银,1984年后因镜画两种产品的产量扩大,加上甘肃省轻工业厅、甘肃省工艺美术公司的扶持,引进真空镀铝制镜工艺、机器镀光等技术,雕刻工序因速度慢、效率低,与镀光工序极不配套,手工雕刻遂改为丝版漏印固定光线,手工丝网版改为感光制版,其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但线条不凸,其工艺不适宜独幅画完成,适宜大批量制作。1984—1989年张建国所主持生产的镀光美术镜及玻璃填彩画均采用机器真空镀铝和丝版漏印图案固定光线工艺。手工操作虽速度慢、效率低,但适合山水、花鸟、人物等复杂的图形,工艺精细,更宜于制作艺术性较高的陈列品,如大型玻璃壁画,四条屏装饰画,4—6 扇屏风画等,这种手工制作的雕彩玻璃画适应各种规格、各种画面,因而售价较高,更适应以市场销售定产,不致于产销脱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建国先后到兰州畅家巷工艺厂和七里河工艺制镜厂学习,熟练掌握了玻璃雕彩的工艺。学成回厂后,开始在我县生产玻璃雕彩画。1966年文革开始后停产,1979年又恢复生产,但效益不佳。八十年代集中在经济效益较高的家具配镜和室内配镜上,九十年代末又受到市场冲击停止生产,现已濒临失传。目前,仅年逾七旬的张建国老先生掌握雕彩玻璃画技术,因销售市场不稳定,生产已停滞多年。2010年8月,“高台雕彩玻璃画”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张掖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作者系高台县文联干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